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简讯: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seminar4

作者: 发布日期: 2018-11-18

20181115日,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的最后一场研讨会在大家的期待中于下午三时准时在法商南楼506进行。此次研讨会仍然由刘琪老师主持,参加讲座的诸位同学均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并另有两名博士生参与讨论。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伦理转向”(ethical turn),教授对学界关于伦理转向的研究脉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指出人类学对伦理转向的研究主要有三个阶段,首先是20世纪6070年代,部分学者对生活的意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想要了解生活,并弄清人们如何才能发现生活的意义所在,即人们如何为生活赋予一个普遍的意义;到20世纪80年代,学界出现一个重大转向,首先是福柯针对涂尔干主义者个体的实际行为和意图是受其社会文化控制的,道德是一个社会事实的观念,提出不存在凌驾于个人之上的社会和文化,一切都是权力,为学界提供了伦理研究的权力视角;但与此同时,由于该视角弱化了文化或者社会这种讨论的基础,诸多学者对此表示质疑,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或许个人想要有意义的生活却没有试图使其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或许个体想要获得试图获得足够多的权力以防止他人凌驾于上;或许仅仅是因为他们想成为好人而这是符合他们的伦理道德的……难以在观念上达成共识。20世纪90年代,为了反对后现代理论以及将一切转化为权力的观念,Michael Lambek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问题,针对伦理是为特殊困境的选择提供基础的传统观念提出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场景都是以道德为基础进行的,吸引了大批学者参与讨论。总之,对于伦理转向的研究众说纷纭,不同的研究进路有不同的的解释,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




在教授对当前的研究进行概述后,在座老师和同学积极参与了讨论。首先是来自德国的留学生安娜表达了对上次讲座中Jacob R. Hickman提出的苗族社区中体现的道德实在主义的困惑以及全球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接着刘琪老师对福柯作品中关于伦理转向的讨论进行了质疑并对伦理转向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示好奇;来自复旦大学的陈桥同学也就“价值(value)”“伦理(ethics)”等概念的区分进行了提问;我所在读的三位博士研究生也都参与了讨论,首先,胡梦茵针对阎云翔“无公德的个人”的说法提出了对中国社会当前伦理问题的困惑;随后,姚雨萌分享了其在云南一戒毒所进行田野调查时所观察到的当中的伦理问题;最后,马郁靖就其回族但非穆斯林的身份分享了她关于伦理问题的看法。 Robbins教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详细地解答,整个研讨会气氛十分活跃。

正所谓“欢娱不知时光逝”,Joel Robbins教授为期3周的讲学到此已正式结束,非常感谢教授在这段时间的学术分享和指导,期待来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