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双院协同育人工作有效开展,12月8日上午,社会发展学院协同大夏书院召开“协同创新 卓越育人”座谈会,共同研讨双院协同下的卓越人才培养。两院领导班子成员、辅导员等10余人参加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主持。
熊琼首先代表社会发展学院向大夏书院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熊琼指出,我校在70周年校庆之际,推出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和通识课程三大纲要,体现了学校对育人工作的高度重视。书院制背景下,社会发展学院坚持“唯卓越方可立足”的时代之需,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一方面配合书院紧扣学生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建立健全师生交流机制,另一方面为更好保障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精神文化需要,深化师生共同体建设,打造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努力培养卓越人才。
随后,社会发展学院分管本科生工作副院长黄晨熹教授解读《社会发展学院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细则》。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在大一本科生人生导师制度的基础上,以学院高年级本科生为指导对象,聚焦于学生专业兴趣、研究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的制度。黄晨熹老师从导师职责、指导形式、导师选择与分配、激励考评办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指出学业导师制度与大夏书院人生导师制度形成互补、衔接,着力解决学生专业认同上的困惑。
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赵晔琴解读《关于建立健全师生交流机制的工作方案》。赵晔琴围绕方案的十个举措展开阐述,指出方案旨在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自9月经征求意见后发布以来,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的师生午餐会、团建等活动在促进师生双向熟悉了解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燕就学生思政工作进行交流,对大夏书院两位本科生辅导员表示感谢,并指出社会发展学院以卓越育人为目标,动员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学生第二课堂的沟通联系中去,通过多渠道倾听学生,了解学生需求,促进双院协同全育人。
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夏建国认为社会发展学院学业导师制度是双院协同调、卓越育人背景下的有力举措,并指出可以尝试将本科生人生导师、青年学者班主任与学业导师制度联合起来,邀请学院专业老师参与到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中来,加强第一、二课堂的联动,促进卓越人才培养。
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在讲话中予以回应,指出,社会发展学院将参照研究生培养的标准来培养本科生,调动两系三所优秀的教师资源,发动老师们的专业特长,培养本科生学术素养,充分体现研究型大学的担当。学院也将继续加大对本科生教育管理的投入,加强制度保障,助力本科生价值观的养成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座谈会最后,大夏书院院长沐涛总结,指出书院与学院良好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卓越人才的培养。不管是学院还是书院,老师都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需求,从心底关心关爱学生。在书院制背景下,一是要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荣誉感,可以通过名师讲座等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二是要关注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在专业研究上深造的意识,通过诸如学业导师制、参加双院协同开展的集体活动等提升专业素养。
本次座谈会也是社会发展学院“我为师生办实事”的活动之一,旨在解决难点问题,加强双院协作,促进师生联系,共同为双一流大学卓越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交流会上,大夏书院王儒佳、桂俊两位辅导员还分别就本科毕业班就业情况、新生思想动态情况等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