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13时至16时,由社会发展学院团学联实践部、学习部以及青年调查协会合办的第三届“社·想杯”社会调研论文大赛答辩会于法商北楼509教室顺利开展。
13时整,答辩准时开始。主持人金心玥首先介绍了出席本次答辩会的评委,他们分别是刘拥华老师、徐连明老师、王春兰老师和徐赣丽老师。接着主持人介绍了本次答辩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在每轮答辩中,答辩组共有五分钟的展示时间和五分钟的老师提问时间,然后根据答辩情况由四位老师分别打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答辩组的最终成绩。随后,精彩纷呈的答辩环节正式开始。

认真的评委老师
首先进行答辩的是哲学系研究生一年级的陈瑜恬同学。她为我们带来的主题是《新媒体与学术思想传播关系的调查研究》,以澎湃新闻对儒家文化的报道为切入点,展开论述。陈瑜恬同学的展示简洁、精辟,足见其深厚的学术素养。

正在进行展示的陈瑜恬同学
接着,历史学系本科一年级的程诚同学、社会发展学院本科三年级的李国红同学和邓子如同学相继进行了展示。其中邓子如同学在研究中运用了Nvivo等分析软件,具象的呈现了研究对象的访谈内容。

认真聆听老师建议的邓子如同学
接下来是社会发展学院本科二年级的曹曙同学带来的《为流动而留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别山C村留守学生的升学情况调查》。曹曙同学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的访谈,揭示了有关留守学生家庭的一系列问题。展示结束后,四位老师之间进行了意见交换,给了曹曙同学很多实质性的建议。

回答老师提问的曹曙同学
中场休息后,答辩会继续进行。依次出场答辩的是社会发展学院本科三年级的蔚丰阳同学、寇静媛同学、本科二年级的段群同学和王彦珂同学。参赛选手们以专业的视角,运用学到的知识,探索关注了我们身边的热点问题,极具人文关怀。
社会发展学院本科二年级的李文博同学则带来的是《探索当代在异地就读大学生的“故乡意识”》,故乡成为在异地就读的大学生在异乡中自我角色再建构的自觉与不自觉的符号,李文博同学通过访谈不同成长环境下的访谈对象对故乡的意识,来研究被访者在异乡社会角色中的一种建构性表达。

答辩过程中的李文博同学
15:30,第三届“社·想杯”社会调研论文大赛答辩会接近尾声,主持人宣布本次答辩分数会在经过工作人员统计后进行公示,并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至此,答辩会圆满结束。此次答辩会展现了师大学子严谨踏实的治学风格,以及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相信参加本次答辩会的同学都能在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收获到一些新知识、得到一些新启发。
文 | 孙新友
图 | 陈美伊
编辑 | 丁若昱
社会发展学院团学联实践部
2016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