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70周年校庆讲坛回顾 | 张和清: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以“双百”为例

作者: 发布日期: 2021-12-21

20211219日晚七点三十分,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主办的沪江名家讲坛第18讲暨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79场,在腾讯会议顺利举办。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张和清教授受邀分享《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以“双百”为例》主题线上讲座,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社会工作系多位老师出席参与交流,讲座在社会工作系副主任何姗姗副教授的主持下有序进行。


讲座开始,文军教授进行了会议致辞,代表学院对张和清教授表示热烈欢迎。文军教授表示张和清教授是目前国内社会工作学界中少有的能够将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务相结合的学者之一,常常奔走在社会工作实务一线,为大家带来了诸多富有思想性和启发性的社会工作理论成果。言末,文军教授表示非常期待张和清教授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思想盛宴。


分享伊始,张和清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广东省“双百”从2017年启动至今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计划。张教授表示“双百”发展至今经历了两个变化,其一,性质从民政厅的双百计划变为省政府的双百工程。其二,资金来源从福利彩票支持变为省财政兜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双百”变成了省政府的民生实事,产生了质的飞跃。对此,张和清教授感叹到,广东省乡镇社会工作建设已经走上了制度化建设轨道,而这并非一蹴而就,从最初的200个站点940名社工,到现在1611个站点,上万名社工,以及明年3万名社工的发展计划,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社会工作为主的相关专业一步一个脚印做出的结果,有第二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感觉,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行动。


1部分 “双百”的缘起和做法——中国特色本土化专业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形成


首先,张和清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双百”启动缘由。2017年广东省厅委托中山大学团队对本省社会工作十年发展做评估研究,并得出三大需要改进之处。其一,社会工作区域发展不平衡,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社会工作实施存在较大差距,而这与社会工作“弱势群体”优先、“弱势区域”优先的价值理念相悖。其二,兜底民生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两个政策实践“最后一米”无法通达,即社会工作在十年服务中多为等案主上门,其“锦上添花”工作常有,但“雪中送炭”服务不足,使得社工服务未赢得民心。其三,社会工作专业性不强,未做出专业不可替代性,体现在社工购买服务机制、民办机构生存发展等都还存在较多问题,无法体现社工专业服务的有效性与不可替代性。正式基于以上三大不足,“双百”计划于2017年经由广东省厅高层论证而启动。


其次,张和清教授通过视频《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让大家直观感受广东社工“双百蓝”在计划开始前两年的具体服务,并建议大家可以搜索央视驻村拍摄的专题片《最后一米》与《一个都不能少》,以此来深刻感受双百的实践路径与其社会性功能。


再者,张和清教授向大家介绍通过不断的行动研究归纳提炼出的“双百”社工服务全流程图,并以此向大家详细说明“双百”个案救助与社区共治协同发展实务模式的建构基础与过程。其指出“双百”社工既要做个案工作(物质+精神),也要做社区共治,二者都是以通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这之中,当做好社区共治,使社区变成一个互助友爱的场域后,困难群众的兜底工作亦可通过邻里互助等形式得到解决,进而社区发展的模式将会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2部分 “双百”实务模式的本土化基础与本土化专业性——“我们如何理解社会工作我们就是怎样的社会工作者”


张和清教授表示,“双百”实务模式的本土化基础与本土化专业性体现在四个“继承”上。首先,继承了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且实践过程中要辩证看待问题,既要看到社会问题,也要看到优势资产,并以此确定介入方法策略。其次,继承了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传统,强调要驻守村居,三同入户。并且在学者李安宅实务方法论影响下,强调将行动研究、社会服务与成人教育三结合,推动“双百”工程顺利实施。再者,继承了王思斌教授对社会工作的定义,即“双百”注重科学知识体系建设,强调弱势优先精神,且要进入弱势群体生活,并强调人与环境互为主体的双重焦点性。同时教授指出“双百”对利他主义进行了反思,强调这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最后,继承了国际社会工作优良传统。其中社区工作传统体现在,强调通过驻扎在一个村居,把一个村居做深做透做实再逐步辐射到更多的村居原则。社会个案工作传统体现在,即做物质救助也做精神支持。而以上四大继承可以集中体现在“双百”行动与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关于社会工作定义的契合上,并且在四个继承的基础上,“双百”也以自身实践为依据,给出其对社会工作本质的理解与定义(《双百社会工作概论》)。而这一定义也展示着“双百”是如何行动的,呈现出“我们如何理解社会工作我们就是怎样的社会工作者”这一内涵。


3部分 “双百”专业实践的中国特色——专业实践核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在介绍完“双百”对社会工作本质的理解后,张和清教授重点向大家介绍“双百”专业实践的中国特色,具体可以体现在四个核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上。四大核心因素为,其一,政社关系和服务关系的互为主体是基础,强调如此才能保证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社会性。其二,政策实践是保证,即要有政府资金投入与福利政策保障支持。其三,采用行动研究途径,即要通过行动研究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优势和资产,以此发展出我们的服务计划,并联动国家政策等,才能真正改变个人和社区。其四,通过成人继续教育发展专业人才,即双百既是一个服务计划和工程,也是一个人才成长计划和工程。同时,“双百”专业实践的中国特色还体现为,政府、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所构成的专业实践共同体是互为主体的共生关系。其中政社关系共同体避免了社会工作的依附性发展,服务关系互为主体避免了社会工作的依赖性发展。最后,张和清教授指出通过总结提炼近四年实践经验,“双百”是政策实践、行动研究和成人教育 “三重实践”的产物,三者环环相扣,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4部分 “双百”文化特色和专业价值观——继承历史、面对现实、开创未来


张和清教授表示“双百”的文化特色可以体现在三句话上。其一,落地生根“保一线”。即通过“选点”、“选人”和“扎根”三个举措来达到“保一线”目标,确保社会工作者(包括协同督导者)能够驻守村居,并确保服务对象是底层困难群众和基层村居社区。其二,开花结果“保专业”。即通过协同督导、课程开发与骨干网络共学、核心示范点建设方式,保住“双百”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继而发挥专业成效。其三,造福社群“保民生”。即立足双重焦点(个人与社区/社会),通过个案救助与社区共治协同发展,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发展。最后,在“双百”历史文化脉络与文化特色下,可以总结出“双百”专业价值观及其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社区为本、弱势优先、社会公正”。


分享最后,张和清教授就“双百”工程面临的可能限制及风险与大家做详细分享。张教授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工作能否被制度化承认问题,对此教授表示,虽然当前我们面对限制与风险,但目前的大环境是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最好环境。如果抓住全国社会工作站建设契机,做出群众口碑,变成社会建设事业单位,那么社会工作便可持续性发展。

分享结束,张和清教授表达了对大家关注“双百”工作的感谢,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高校的学生、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都积极留言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对此张和清教授就个别问题进行认真解答,虽相聚在云端,但讨论的氛围依然非常活跃。讲座最后,何姗姗老师再次向张和清教授表示感谢,同学们也以热烈的云鼓掌表示谢意。

图文|余林杭

审校|何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