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新时代中国福利制度的新目标和新挑战”学术论坛讲座在线上举行,近200不同高校和专业背景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硕博学生共聚云端,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在线会议。与会嘉宾重点围绕“建党百年”“养老”“疫情”“公益慈善”“社会工作”等领域开展主题讨论。论坛活动开幕式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副秘书长黄晨熹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刘欣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荣誉理事长景天魁教授(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理事长彭华民教授宣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先后致辞。
大会主题发言环节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陈树强教授主持,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理事、北京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熊跃根教授以“共同富裕与美好生活——变革时代中国社会政策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考”为题,诠释了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并谈及变革时代我国社会政策创新的政策范式等理论议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李迎生教授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社会政策探索”为题,以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百年奋斗历程为背景,阐释了不同阶段历史进程中,中共对社会政策的探索过程及其演进脉络。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以“数字化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题,提出“诞生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保险制度能不能适应未来”这一现实问题,并就此议题为契机探讨未来应如何适应数字化时代进行社会保障改革。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刘军强教授以“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基于医闹、医疗诉讼和医疗差错的研究”为题,采用量化分析的方式,聚焦不同科室内发生的医疗差错问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郑广怀教授以“农村儿童主任何以从‘赤脚’走向‘工匠’”为题,提出儿童主任对自己不同的身份认知会影响对自身工作能力的要求等观点,并对中国福利制度的特点与儿童主任的未来走向进行探讨。
下半场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副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晨熹教授主持,上海市民政局残疾人福利处孙晓红处长以“推进残疾人福利工作迈向新征程”为题,从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残疾人康复两个视角介绍了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工作概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社科处处长高和荣教授以“社会福利研究的维度”为题,在现有福利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化、商业保险认可度、社会福利的社会根据、社会福利的哲学基础这四个维度来构建中国福利的制度框架。华中科技大学减贫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向德平教授以“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意蕴”为题,以社会福利视角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并从乡村振兴政策背景、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的意涵、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政策取向为切入点解构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钟仁耀教授以“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框架设计”为题,从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定位与目标、要素构成和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框架建构的关键点等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基本养老服务制度设计的框架。
本次论坛活动还开设了“建党百年与中国社会福利发展”“老年福利与养老保障”“家庭儿童、特殊人群和社会福利”“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慈善组织与社会福利发展”“福利治理中的社会工作实践”“医患关系与社会福利发展”“社会福利前沿理论研究”等8个分论坛。另外,活动也为硕博士生专门开设了“老年福利博士生论坛”“家庭福利博士生论坛”“福利治理研究生论坛”“儿童青少年福利研究生论坛”“福利思想与制度研究生论坛”“福利人群研究生论坛”“实证社会福利研究生论坛”等7个分论坛。
分论坛一:建党百年与中国社会福利发展
分论坛1“建党百年与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由华东师范大学钟仁耀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熊跃根教授点评。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钱宁教授作了题为“共同富裕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工作”的发言。吉林大学蒲新微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福祉:百年回望与未来展望”的发言。重庆理工大学张军教授作了题为“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的主要问题”的发言。北京师范大学文化传播中心张明助理教师作了题为“新中国福利制度的路理研究:从剩余型到适度普遍主义”的发言。华侨大学韩艳讲师作了题为“走过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演变”的发言。
分论坛二:老年福利与养老保障
分论坛2“老年福利与养老保障”上半场由天津财经大学焦培欣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钟晓慧副教授点评,下半场由上海大学杨锃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杨磊副教授点评。上半场浙江财经大学戴卫东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社会保障试点政策的落地逻辑——基于八项社保政策案例比较的质性研究”的发言。中山大学陈永杰副教授、研究生马晓蓝和邓逸茹作了题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广州模式’”的发言。上海师范大学刘雯薇副教授作了题为“非正式照护负担的影子价格测算——基于福利价值评估法的实证研究”的发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小晖作了题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养老模式选择、实践问题及发展路径——基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的考察”的发言。江南大学李娟副教授作了题为“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学理性分析”的发言。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袁淑婷和陈为智副教授作了题为“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候鸟式养老的类型及其发展问题研究”的发言。下半场天津财经大学焦培欣教授作了题为“日本护理报酬标准制定方法及其启示”的发言。中山大学钟晓慧教授作了题为“老龄社会的风险认知与信任建立——基于上海无子女老年人参与以房养老政策意愿研究”的发言。江苏师范大学王洪斌副教授作了题为“瑞典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研究”的发言。集美大学孙文中副教授作了题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路径创新”的发言。上海市静安区法院法官助理郭珺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王艺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刘锦楠作了题为“老年监护问题的司法实践困境与老年司法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研究”的发言。兰州大学王英副教授作了题为“舞蹈干预对老年认知障碍群体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的发言。
分论坛三:家庭儿童、特殊人群和社会福利
分论坛3“家庭儿童、特殊人群和社会福利”由长春工业大学高春兰教授主持,山东大学葛忠明教授点评。香港中文大学李薇助理教授作了题为“我国残疾人就业培训项目的收入效应分析”的发言。浙江大学姜山副教授作了题为“Material deprivation, Family Functioning, and Child Well-Be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Family Investment Theory in a Cross‐NationalComparative Study”的主题发言。北京社会科学院南方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共同生产视角下城市社区儿童之家的建设模式研究”的发言。淮南师范学院胡善平副教授作了题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构建及其运行绩效的调查研究”的发言。闽南师范大学陈景亮副教授作了题为“抚育式养老图景-来自进城隔代抚育祖辈的实践”的发言。铜陵市委党校李宁讲师作了题为“农民工市民化的教育观念研究——以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两家庭为例”的发言。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朱中原副教授作了题为“论青年人体面劳动的相对困境与实践进路”的发言。
分论坛四: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服务
分论坛4“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服务”上半场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林移刚教授主持,西南财经大学何龙韬副教授点评,下半场由南京大学李春凯副教授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林移刚教授点评。上半场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和李春凯副教授作了题为“COVID-19与社会工作全球报告”的发言。青岛科技大学金英爱副教授、韩国国立庆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喻传洋、青岛农业大学胡述耀讲师作了题为“国际社区抗疫社会工作服务行动的过程本质与实现模式的案例研究”的发言。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穆莉萍和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徐杉杉作了题为“新冠疫情中的国际社区抗逆力行动和评估研究”的发言。四川外国语大学谭湘颖讲师作了题为“疫情时期国际社区居民非理性情绪社会工作干预”的发言。四川外国语大学肖彦讲师作了题为“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可视化创意宣传与倡导”的发言。下半场西南财经大学何龙韬副教授作了题为“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学理来源、工作内容与研究方法体系”的发言。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柴雪等作了题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社会工作介入——以J省社会工作协会的抗疫行动为例”的发言。无国界社工周甜总裁和励娜行政总裁作了题为“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应急行动指南”的发言。深圳南风社会工作中心何珊珊等总干事作了题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的国际社区危机干预——深圳南风社工介入涉外疫情防控的专业实践案例”的发言。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姚明月讲师作了题为“社会工作介入国际社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应对的路径研究”的发言。
分论坛五:公益慈善组织与社会福利发展
分论坛5“公益慈善组织与社会福利发展”上半场由南京大学田蓉副教授主持,南京大学胡明助理研究员点评,下半场由南京大学刘柳副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吴同副教授点评。上半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卢玮静副教授作了题为“互联网公益中的第三次分配:资源是如何流动的?”的发言。苏州大学徐诗凌讲师作了题为“公益组织参与灾后紧急救助的条件与障碍:以河南浚县联合救助行动为例”的发言。上海交通大学卢永彬讲师作了题为“大学生公益慈善现状与展望”的发言。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李琳作了题为“行动秩序与共意性团结:互联网大规模公益协作的社会机制”的发言。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任彬彬作了题为“公共服务项目制中的社会组织结构形态分化——基于开放系统理论的多案例比较”的发言。下半场南京大学胡明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志愿服务管理的跨部门比较:北京助老志愿服务研究”的发言。北京科技大学张瑞凯副教授作了题为“社会服务项目风险防范的实践策略——以z项目为例”的发言。成都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执行主任余长芳作了题为“‘公益慈善+社会救助+关爱援助’三位一体的困境人群帮扶模式探索”的发言。北京心和公益基金会刘斌秘书长作了题为“如何助力大学生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共同成长?——以乡村夏令营项目为例”的发言。中华慈善总会幸福家园工程渠道合作组组长林炉生作了题为“乡村振兴的三力模式——以云霄县好厝边计划为例”的发言。
分论坛六:福利治理中的社会工作实践
分论坛6“福利治理中的社会工作实践”上半场由华东师范大学安秋玲副教授主持,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卓彩琴教授点评,下半场由云南大学钱宁教授主持,华东理工大学梁昆副教授点评。上半场复旦大学韩央迪副教授和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郭锦蒙作了题为“服务对象如何影响社会工作者?——从关系视角解读职业倦怠与职业认同”的发言。华东政法大学井世洁教授作了题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适应类型及干预对策”的发言。复旦大学陈岩燕副教授作了题为“农村社会福利的递送逻辑——以农村儿童之家的建设和运营为例”的发言。南京理工大学刘江讲师作了题为“嵌入性发展剥夺了社会工作的专业自主性吗?”的发言。上海大学高树玲讲师作了题为“留守儿童欺凌侵害与抑郁的关系:绝望的中介作用和坚韧的调节作用”的发言。下半场深圳大学唐咏教授作了题为“理性人或社会人?薪资福利与专业认同对社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的发言。华南农业大学卓彩琴教授作了题为“助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路径”的发言。北京科技大学李文静讲师作了题为“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功能反思与未来发展”的发言。华东政法大学朱浩讲师和硕士研究生徐姝红作了题为“社会组织参与儿童福利服务供给的困境及其机制创新研究:以上海为例”的发言。广东工业大学谭磊副教授作了题为“社会工作参与城市兜底人群保障研究”的发言。郑州大学韩江风讲师作了题为“差序互动格局: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中多元主体的角色扮演与互动关系——以X市民政局2016—2020年度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为例”的发言。
分论坛七:医患关系与社会福利发展
分论坛7“医患关系与社会福利发展”上半场由厦门大学周鼒副教授主持,深圳大学唐咏教授点评,下半场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冯文副研究员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何姗姗副教授点评。上半场西南财经大学刘派诚讲师作了题为“Gender differences of medical errors among elderly patients and disparities of medical compensation between the old and the young”的发言。University of Houston, Ph.D. candidate周辉作了题为“The weakness of the strong: Examining the squeaky-wheel effect of hospital violence in China”的发言。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杨雨萱作了题为“Analysis of dual mechanisms between caring for parents 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的发言。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梁凤波作了题为“强制性社会保险的软化——中国私营企业社会保险参保行为的实证分析”的发言。下半场北京理工大学刘颖讲师作了题为“藏北牧区县医联体机制的构建:比如经验与启示”的发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胡国鹏讲师作了题为“幸福悖论:新型居家养老体系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基于广州市6区18社区的调查”的发言。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黄小敏作了题为“山东省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的发言。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牛冠朝作了题为“信与疑之间——民众对医生反常信任的实证分析”的发言。
分论坛八:社会福利前沿理论研究
分论坛8“社会福利前沿理论研究”上半场由北京师范大学乔东平教授主持,集美大学姚进忠教授点评,下半场由北京大学熊跃根教授主持,西北大学同雪莉教授点评。上半场西北大学同雪莉教授和南京大学彭华民教授作了题为“非常规风险下的社区抗逆力能力结构与福利治理”的发言。南开大学万国威副教授作了题为“Child Maltreatment in Western China: Ethnic Disparities, Poverty-related Adversity and Policy Deficiency”的发言。河海大学杨琨讲师作了题为“我国农民工理想与现实层面的社会公民权利与责任态度的比较”的发言。包头师范学院魏成讲师作了题为“效能何以彰显?三社联动与社区为本——基于社会工作职业能力的透视”的发言。下半场集美大学姚进忠教授作了题为“可行能力的理论起点、内涵与演进”的发言。南京林业大学王梦怡讲师作了题为“后社会权利理论与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发言。苏州大学臧其胜副教授作了题为“嵌入式养老的乡村治理之道:基于苏南晟泰村的个案研究”的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窦媛和乔东平教授作了题为“我国儿童福利服务供给的要素、机制与未来发展路径——基于7县市的质性研究”的发言。
论坛闭幕环节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副理事长赵一红教授主持。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副秘书长黄晨熹教授作会议总结,并由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理事长彭华民教授对优秀论文进行表彰。最后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副理事长高和荣教授作闭幕致辞。高和荣教授指出,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社会福利发展应意识到“新挑战”必定伴生“新机遇”。社会福利的发展也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化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在福利领域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的便捷优势,为谋求社会福利发展建言献策。
社会福利研究专委会自2009年首届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3届年会。此次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的100多名学者投稿。总计98位师生发表了演讲。主持人、发言人、点评人共来自50余所大学,6家社会服务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会议共计观看达11287人次,成为历届年会中多元化程度和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次学术盛宴。
文|钟宇洋 郑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