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院务公开  团委工作

实践路上,“社”彩斑斓(三) ——2017年寒假社会实践旅程第三弹

作者: 发布日期: 2017-02-08

寒假已经临近尾声,2017年寒假社会实践的各个队伍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活动。二十支来自社会发展学院的实践队伍,在这个假期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本次所介绍的四支队伍,又会有怎样的精彩呈现给大家呢?


农村丧葬仪式中的道士群体研究——以广西桂林A村为例

队伍成员:周密

逢新春佳节喜气洋洋之际,周密同学却选择了这样一个研究的主题——丧葬仪式中的道士群体研究,看似有些不合时宜。然而这世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死亡本就是不可逃避的自然现象。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人逝去,丧葬仪式的举行也在情理之中:既是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也是人们民间信仰习俗的体现。道士群体作为周密同学家乡举办丧葬仪式中必不可缺的仪式专家,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群体,一定程度上是当下礼崩乐坏的农村仪式的维护者。


道士亲手所抄的经文


目前,周密同学已经阅读了相关研究文献以及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运用了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参与了一场丧葬仪式的举办过程,大致了解了仪式专家——道士,是如何主持丧葬仪式的,并且访谈了三位较为资深的道士,初步了解了道士们所信奉的是佛(福)道教,而在丧葬仪式这个特殊的“前台”与日常生活的“后台”,道士们也有着十分不同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期待周密同学后续的研究吧!


2016-2017年母校回访宣讲会

队伍成员:朱可蔚 周苏娅

为了响应我校团委的号召,引导高中母校的学弟学妹们更好地认清当前的高考形式,使他们有足够的信心面对不久后的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择,同时宣扬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文化,朱可蔚实践队伍于201722日来到了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一中学,开展以“母校回访宣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以主题演讲的形式为载体,以朱可蔚同学和周苏娅同学个人的高考经验、介绍和宣传华师大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主要内容,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加油鼓劲。


周苏娅同学所作的诗


这次活动达到了宣传华东师范大学的目的,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它对同学们能力的要求。同时,这次活动也使同学们了解了高考考试应该注意的种种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得到了同学们积极的回应。朱可蔚实践队伍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认识了社会,增长了才干,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品格。


单位制下的就医行为研究

队伍成员:李舒龄、宦丁蕾

随着春节的临近,李舒龄实践队伍关于单位制下的就医行为的社会调查也在江苏、湖北和上海三地紧锣密鼓地展开。由于江苏、湖北和上海的受访老人在单位性质、地域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对比之下,李舒龄实践队伍对单位制医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在对该问题的探索中打开了新的思路。虽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问题,但在与老师和小组成员的探讨合作之下,李舒龄实践队伍也找到了全新的方向。


队伍成员正在进行访谈


在这次的研究中,李舒龄实践队伍发现,单位制作为上世纪几十年来组织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制度,虽然已经解体多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却遗留至今。通过再现单位制时代的就医过程,特别是被访者具体就医的故事,可能会为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思路。而对她们自身而言,这也是一次陪伴老人、倾听他们故事的机会和体验。


城市化进程中苏州市车坊镇的空间变化、宗教变迁与社会记忆

队伍成员:邓子如

辞旧迎新之际,寺庙通常是当地老人汇聚在一起祈福的地方。在年后,邓子如同学深入苏州市工业园区斜塘街道的淞泽家园一到九区及其附近的淞泽道院高垫庙进行田野调查。邓子如同学在高垫庙中参与观察了拜太岁和庆祝玉皇大帝生日的两场法事活动,对法事活动的仪式和流程做了详细记录。她也对高垫庙中的道士和本地香客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了高垫庙的前世今生,时从老一辈的口中得知了他们幼时的宗教实践、宗教记忆以及本地的祭拜习俗。


高垫庙中的道士


此外,邓子如同学还访谈了淞泽家园七、八区的淞潭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了解了车坊镇多个村庄在城市化建设中所完成的拆迁安置工作以及目前社区两委对居民提供的服务等。下一阶段,邓子如同学还将继续走访社区居民,通过深度访谈了解他们拆迁前后的社会记忆和生活变化。


我们在广阔的世界中

风雨兼程

我们在最高的山峰上

眺望未来

生命最终会纵情燃烧

愿我们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周密 朱可蔚组 李舒龄组 邓子如 赵婉莉

/周密 朱可蔚组 李舒龄组 邓子如

编辑/瞿峰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实践部

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