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妥善完成待定行动的判断。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工作。能否建立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与每个人的经历、能力和能否完成“成长任务”密切相关。7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青春助力,正向成长”夏令营进入以“自我效能感”为主题的第四天课程教学。
体验成功
整个课程以“创造成功经验的活动——游戏体验”开始,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成功。主带老师精心设计抽积木游戏,在反复的尝试中,学生逐渐明白成功需要不断的探索;而面对失败,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从中吸取经验。游戏后,各小组讨论抽积木技巧以及游戏中的体会,在所发工作纸上写下自己过去的一次成功经历以及未来期待的成功。通过交流分享,主带老师引导大家认识到成功是“主观”的,对于成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定义;同时,主带老师还鼓励同学们要肯定自己的能力,再接再厉,这样才能做得更好。


抽积木
学习榜样
见贤思齐是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效能的重要途径。课程接下来以“打造偶像,见贤思齐”为主题,通过同学们打造的偶像,帮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崇拜者的优点并加以思考、展现和运用。以组为单位,确定一个小组都喜欢的偶像,并讨论总结其身上突出的优秀特质,再以不同的展现形式——表演、话剧、走秀和唱跳的方式表现出来。从歌星到演员,从外表到气质,四组各有千秋的展示体现了同学们多样化的爱好与极具创造性的想象力。在打造偶像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体会到协作与互动的乐趣,更学会了要取长补短,见贤思齐,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再登高楼。

打造偶像“朵拉”

彩带、气球、拖把权杖无不显示孩子们的创造力
能力游园会
下午,高年级组开展“能力游园会”——完成各项游戏项目中分别需要运用到一种能力。“高空取尺”、“火眼金睛”、“合作运球”等游戏充分考察学生们的判断力、洞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刚开始进行游戏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被这几个项目难住,一时都无法通过,通过不断的尝试与失败经验总结,同学们最终完成了所有的项目,不在于他人竞争,而是不断超越此前的自己,寻找到成功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低年级组根据课程的实际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对上午的游戏进行背后含义的解说,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游戏的意义。

“高空取尺”

“火眼金睛”
自我发掘
随后,王彦珂老师带领同学们玩了一轮“我能找茬”——通过让学生们自己发掘问题。通过难的游戏卡住学生,然后让学生们自行发现游戏规则的问题,修改游戏规则,如把字放大,延长时间等。在大家的共同协商下,同学们与主带老师重新制定规则。在游戏中自我发掘。随后,低年级组在课程中继续完成游园会的内容。

“我能找茬”
最后,高年级组在前面课程基础上,开展“星光大道”的活动,同学们在辅带老师的引导下,纷纷在纸上画下一个手掌,并按手指的长度写下自己从最不擅长的到最擅长的五件事。在组内分享后,同学们举办“星光发布会”,与全班分享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并加以运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明星”。
通过 “自我效能”主题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在游戏体验和课堂互动中感受自我效能的作用,并发掘个人的优势。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个同学都能够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瞿滢 王彦珂 谢科燕 宋元杰
图/张雨 陈海燕
编辑/丁若昱
2017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