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院务公开  团委工作

社会发展学院2018届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栾赛娜毕业致辞 | 一日师大人,终身师大人

作者: 发布日期: 2018-06-20

一日师大人,终身师大人

栾赛娜

尊敬的各位老师、远道而来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叫栾赛娜,是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的一名硕士毕业生,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出席我们毕业典礼的各位家长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毕业生站在这里,理由只有一个,因为我是童叟无欺的Made in ECNU。师大社发培养了我7年,从本科到研究生,甚至是今后的工作也将继续留在学校。可以说,师大的每一寸土地,我都走过。我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长、学姐、学弟、学妹,今天,终于轮到大家来送我了。但相较于毕业的喜悦,更多的是对母校的不舍。


回想我在社发的七年,一个个片段、一件件故事都涌上心头。我想说的第一件事发生在大二时期。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老师看着窗外明媚的春光,一时兴起,带着班里30多个学生走出教室,到图书馆对面的大草坪上席地而坐,给同学们讲起了西方社会学家的理论和故事。那是我第一次在室外上专业课,我现在还能依稀感受到那天温暖的阳光和老师充满激情的讲授,也燃起了我对社会学学习的热情,改变了我对大学课堂的认识。


第二件事发生在参与学院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期间。我们院有个帮扶农民工子女的志愿者活动——“大哥哥大姐姐”计划,我也参与其中,对吴泾镇附近的一个初二小男孩进行帮助。我叫他小范,他的父母从福建来上海打工,在附近开了一个小超市,父母带他出来是想让他好好学习,但这个小朋友比较贪玩,加上父母又没时间管他,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因此,我们的小团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这个孩子补课,或者带他参加“哥姐计划”里的一些集体活动。有一次,我们带他逛师大的校园,我问他:“小范,你以后想考大学吗?”他用很坚定的语气告诉我:“姐姐,我想考大学,跟你们一样,做大学生!”当时,我深受感动,也感到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原来我们的言行和付出,真的可以影响到别人。


除了这一个个片段,当回首我们的学生时代,一定也有着许多难忘和怀念的瞬间:难忘第一次见导师时的紧张和忐忑;难忘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激动心情;难忘抽中盲审时内心的万马奔腾;难忘答辩通过后的如释重负和把酒言欢……相信咱们在离开校园后,很快就会有人开始怀念。怀念曾经以图书馆和自习室为家的千百个日夜,怀念在学院和教室上课的时光,怀念一路相伴的同门或是研会社团结识的伙伴,也一定会有人怀念华闵食堂的玉米炒葡萄、河东食堂的小龙虾、秋林阁的招牌鱼粉,还有道旁梧桐叶被风吹起时荡漾的秋意、三月教室外沐浴日光的春樱、校园卡在图书馆入门处短促的轻响、夜幕下公寓楼灯光的温柔……说不定还会有人怀念四月寝室楼下“臭臭”的石楠花,还有“闵大荒”的“妖风”……再过两天,当我们拖着行李箱走出住了三年的宿舍大门,与室友和楼下的阿姨挥手告别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怀念在寝室里的每个日日夜夜,这个小小的房间里曾经承载了我们大大的梦想,记录着我们的哭与笑,和我们美丽的青春。


除了难忘与怀念,毕业之于我们来说,还应当是骄傲和喜悦。我们从成千上万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来到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华东师大,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今天走在校园里,我们再也不用纠结presentation要讲什么内容、论文什么时候写完,更不用担心被人问到“你的专业以后要做什么?你什么时候毕业”。但显然,让我们骄傲的远不止这些。真正让我们骄傲的,是经历67载筚路蓝缕后,社发人依然在耕耘奋斗、迎接挑战;是从社会基层工作到企业、高校、甚至是自主创业,都有咱们社发人的参与和奉献。但这份骄傲不是白来的,是几代社发人在各个岗位努力奋斗换来的。过了今天,我们也成了师大社发的校友,这是一个坚强的后盾,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校园到社会,我们既要做好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又要时刻不忘传承和发扬师大精神,求实创造、自强不息、格致诚正,追求卓越。


最后,我想表示我的感恩和祝福。感恩师大,感恩社发,感恩老师,感恩家长,共同培养我们成长和成才,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社会人;同时也要祝福师大,祝福社发,祝福老师,祝福家长,祝福每一位毕业的同学,都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愿大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