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1点,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培训及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法商楼525举行。此次会议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福义、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海生、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主任陈佳、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文军、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黄燕、副院长黄晨熹、社会工作系主任安秋玲以及社会工作系全体教师出席,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赵晔琴担任主持人。
会议一共分为五个部分,致辞,政策指导,主题发言,集体讨论和总结。
首先,熊琼和杨福义分别致辞。熊琼对研究生院的支持和全体导师的参与表达了感谢,她表示院系十分重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社会工作系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未来的发展令人期待。杨福义分析了当前国家层面和学校层面对研究生导师的政策和要求,以及研究生导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表示研究生教育要坚持“四为”方针,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标准,明确导师选聘标准,构建三级培训体系,着力提高导师能力。他认为导师培训工作非常重要,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会议的第二部分是专业硕士培养及学位制度解读。李海生对导师指导规范和学生学位论文答辩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介绍和分享,通过引用相关的案列重点强调了研究生学术规范问题,强调导师应该承担起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并分享了学生指导的具体方法。接着,陈佳对专业学位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介绍,就产教融合的政策要点、产教融合与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项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她认为产教融合的政策可以助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的就业,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学生在相关领域发挥专业优势。
会议的第三部分是主题发言。此次会议一共有两个主题发言,分别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思路与做法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工作、就业及实习。
在主题发言一“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思路与做法”中,作为全国社会工作教指委委员,黄晨熹介绍了教指委及我院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他借用社会工作的概念“增能”,从“感谢”和“打气”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首先对全体导师表达了感谢,然后肯定了跨学科的导师的能力,表达他们的指导对社会工作学生的重要性,认为跨学科指导能够给社会工作研究生带来不同的知识和视角,而这些知识正是社会工作的学生所需要的。社会工作系副主任何姗姗介绍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相关工作流程及经验,并分析了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和非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培养当中的异同,导师给予学生支持的方法。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吴同从当前社会工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别就学生在课堂表现、专业学习和平时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做法,希望通过加强本硕博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强经典阅读,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质量。
在主题发言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工作、就业及实习”中,黄燕介绍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就业质量及生涯发展规划,她详细介绍了社会工作专业自招生以来的就业情况、招生情况及其变化。针对社会工作专业招生数量扩大,就业更加多元化的现状,从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和精准指导三个方面对未来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进行了展望。安秋玲介绍了社会工作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及重点工作,她对社会工作的培养方向进行了介绍,从育人目标、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本三个方面介绍了专业特色,并列举了未来工作的重点。最后,社会发展学院MSW中心副主任、专业实习督导郭娟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实习工作进行了介绍,她从社会工作实习的必要性,实习要求,实习基地建设情况,实习工作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及就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在目前专业实习制度和流程都往规范化发展的基础上,关注与师生发展有关的细节是进一步提升的必要之处。
会议的第四部分是集体讨论,全体参会老师就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生培养方案及各自的优势,毕业论文指导经验,以及未来培养方案的改革方向等展开了讨论。老师们表示本次培训很有收获。
文军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感谢研究生院的专业指导,对全体导师表示感谢。在未来发展上,他指出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和其他专业老师的交流,提高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质量,要促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交流。他还提出要解决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怎么把关的问题,特别是在论文指导方面,在开题、预答辩和答辩等重要环节的把关尤其重要。他肯定了社会工作系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在对外交流方便树立的良好形象,目前全国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教育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挖掘潜力,处理好潜在问题,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希望大家发扬传统,继续齐心协力把专业办好。
图文:熊成芬
审核:郭娟、赵晔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