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院务公开  团委工作

“社” 想成趣,“践”行见远(二) ——2018年主题社会实践旅程第二弹

作者: 发布日期: 2018-08-17

大千世界

无限“社”想

任日晒雨淋

你我仍一路“践”步前行

实践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想,都透射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微观世界。就让我们继续跟随前方报道,去聆听另外四支队伍的实践故事吧!

  对义乌红糖文化的研究  

队伍成员:朱思怡、邱慧思

国家对传统工艺振兴的重视使得传统工艺成为“非遗”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在义乌市政府不断努力下,原本衰弱的义乌红糖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义乌传统制糖工艺得以振兴,并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然而,振兴之后的义乌传统制糖工艺保护现状如何,在可持续性发展下将面临怎样的困境?鉴此,朱思怡实践队伍来到了义亭镇红糖基地进行田野调查,并对义亭镇大楼村与西楼村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西楼村的红糖产品销售部

大楼村目前有农户101户人家,其中从事甘蔗种植业的有60户,甘蔗种植面积达1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0%。对于红糖业的发展现状,该村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在网络等渠道的宣传力度加强,义乌古法红糖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村里从事红糖加工业的人不断增多,青年劳动力外流减少,进入本地红糖厂工作的人数增多。作为红糖文化的传承人,负责人表示,继承义乌传统制糖技术是年轻一辈的义务与责任。

博物馆中展示的古法红糖制作工艺

西楼村目前有农户400多户,其中从事甘蔗种植业的有300多户,甘蔗种植面积达700亩,占总耕地面积58.3%。作为义乌红糖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西楼村一直保留着原来传统的制糖工艺,而其生产的古法红糖“七月红”也于2005年申请了专有品牌。面对红糖市场的现状,该村负责人表示,目前的竞争主要是品牌的竞争,而义乌红糖也以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得到了市场大多数客户的认可。此外,义乌红糖协会也向有关部门申请了“义乌红糖”这个独有的品牌,2017年10月22日,由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组织义乌红糖行业协会、部分红糖企业成立红糖标准起草小组,制定了《义乌红糖》和《义乌红糖加工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对“义乌红糖”品牌进行产业保护。

西楼村的红糖厂

作为义乌市的传统产业,义乌红糖承载了数代人的生活记忆,历经半世纪风雨,义乌红糖的文化内涵得以彰显。红糖文化博物馆化和义乌红糖品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虽有坎坷,面临红糖生产的安全问题和市场竞争力等主要问题,却也使得代表非精英阶层的“小传统”文化的义乌红糖重归大众生活,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未来,义乌红糖的“非遗”品牌建设将是义乌红糖的主要发展方向。

 重走建军路,传承八一魂  

队伍成员:高宇轩、梅子怡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一周年纪念日前夕,为缅怀先烈、感悟与传承新时代下的八一精神,高宇轩实践队伍一行回到家乡——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去往八一起义纪念馆,并对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义务宣讲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江西作为革命老区所蕴含的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精神财富,以响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家乡红色文化的推广进献微薄之力。

“八一”军旗


“八一”军徽

高宇轩实践队伍早晨八点来到纪念馆门口,虽然九点才是正式开馆的时间,但前来排队等候的群众早已络绎不绝,还有大巴不时停靠。许多游客都是从外地赶来,趁红色八月,去到江西老区感受革命精神。高宇轩实践队伍便充分利用排队等候的时间,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发放有关“八一精神”的自制宣传资料,期间还通过二维码的形式让排队等候的群众参与到问卷调查之中,以探究游客对江西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

高宇轩实践队伍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

前来参观的游客都对队伍成员的志愿宣讲表示赞赏,参与回答问卷的游客同时也收到精心准备的小礼品。在宣传完八一精神并做完问卷调查后,高宇轩实践队伍参观了改建后的八一起义纪念馆。该馆是2017年为了迎接建军九十周年特地改造的,除了八一起义的相关历史,该馆还陈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十一年来的悠久历史。高宇轩实践队伍在学习八一精神的同时,跟随展览回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到发展再到全面现代化的全过程。

馆内建军历史

八一精神的核心,是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通过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高宇轩实践队伍成员无不感受到一代英雄豪杰和人民群众超凡的意识、思维、毅力和能力,并决定在自身工作实践中努力践行,积极探索创新、敢闯敢试,只有把红色基因融入血液之中,拥有的信念才会更牢固,在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才能行得更稳。

在实践的最后,高宇轩实践队伍成员在纪念馆门前合影留念。在随后的实践中,他们将会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分析,知晓游客对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并在今后的红色文化宣传过程中提高针对性。


 变革中的艾滋干预——从研究范式到实践策略  

队伍成员:金奕村

在苏珊·桑塔格对疾病的知识考古学(archeology of knowledge)分析中,“艾滋病有一种双重的隐喻谱系。作为一个微观过程,它像癌症一样被描述为‘入侵’。而当描述侧重于该疾病的传播方式时,就引用了一个更古老的隐喻,即‘污染’,令人想到梅毒。”在生物学层面,艾滋病(AIDS)被描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毒(HIV)通过瓦解巨噬细胞的抗病功能,使其不再能够制造出防御“入侵物”的化学物质,高效而隐秘地完成了对人体的“入侵”;而在公共卫生领域,长期以来艾滋病被归为传染性疾病,艾滋病感染者被大众理解为污染源,他/她们不仅是自我污染的结果,也是制造疾病的原因。这一复杂的隐喻谱系宣告了艾滋病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的疾病过程,更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建构,这也预示着艾滋病干预(HIV prevention)不再是药物与病毒的对抗,而是各怀利益与意义结构的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磨合与共构。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大致经历了传入期(1985-1988)、散播期(1989-1993)和高速增长期(1994至今)。1985年一位美籍阿根廷人在我国境内被检测为HIV阳性,随后《人民日报》刊登二十多篇艾滋病系列报道,这一阶段艾滋病并没有被赋予强烈的性倒错意味,而是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隐喻,用以批评西方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90年代后,“艾滋病在我们中间”才成为主流媒体话语,性接触逐渐成为主导的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遂被纳入性道德的隐喻框架。由于艾滋病感染者群体所处社会语境的异质性(异性性传播途径HIV感染、同性性传播途径HIV感染、毒品注射HIV感染和经血途径HIV感染),艾滋干预也面临不同的讨论语境和工作路径。此次实践将聚焦性传播途径的艾滋干预,围绕“研究范式(research paradigm)”与“实践策略(practical strategy)”两条关键脉络,探讨以下问题:艾滋干预三十载,艾滋干预研究发生了怎样的范式转移?艾滋病宣教实践呈现出何些策略模式?艾滋病干预研究又将何去何从?

七月份,金奕村实践队伍在上海青艾健康促进中心“爱德逢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故事”口述史项目组做志愿者,负责文字资料整理工作;后又参访了上海青艾健康促进中心,并与机构总干事卜佳青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三十年来艾滋干预的变革历史;八月份,金奕村实践队伍将整理多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并运用扎根理论分析资料,围绕上述研究问题完成社会实践报告。


  上海1978-2018: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生活与社会记忆  

队伍成员:彭钰雯、朱思怡、韩珊、杜玥、宋虹玉、蔡思真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开启了中国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的改革开放大幕,从此,中国走向了“转折、崛起、复兴”的金光大道。四十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百姓在衣、食、住、行、娱、体、教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形态的转型中,上海也紧跟历史发展的脉络向前迈进:在1979到1990年的12年间,由于广东和其他南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上海在改革中仅扮演“后卫”的角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迷发展。到了1990年,借助浦东开发的契机,上海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自1992年起,上海GDP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上海人均GDP达到6679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所提出的人均3000美元的现代化门槛标准,上海已经步入中等收入的国家水平。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还是各项制度创新和管理体制的分权化,上海都走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其变化之剧烈令人瞠目。

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年纪念展前言

彭钰雯实践队伍试图运用本次社会实践的材料,像镶嵌画一般拼贴出波澜壮阔的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市民生活史,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小民生计、世情更迭,生动的场面下都跳动着深沉的脉搏。

为了明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市民主体所经验的生活,彭钰雯实践队伍采用了以文献法、半结构式访谈法以及非参与式观察法收集材料并分析。从文献法的角度出发,他们通过老师搜集的上海市民的老信件,力图从信件和展览中获取信息,并通过多样的维度和素材,呈现记忆的政治操控机制和历史书写效果。

通讯设备的发展变迁

同时,彭钰雯实践队伍也对有特殊记忆的上海市民以及上海市收藏协会的收藏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一方面从个人的记忆入手,获取市民生活史资料,从“个人记忆”的角度进行历史还原,另一方面从物件的记忆入手,收集物件发展变迁的历史,从“个人物品的物证和使用者的个人记忆”,呈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民众日常生活的变化。此外,彭钰雯实践队伍也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参观近期有关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展览,并结合对收藏家的访谈,了解物品的具体细节以及物件主人对于处于关键节点的历史事件的个人观点,最后在对所搜集的口述史材料与私人信件内容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

彭钰雯实践队伍

在对上海市收藏协会的收藏家进行访谈

本次调研进行到现在,调研内容涉及到了上海市民的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娱乐体育和通讯技术,以及上海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变迁,而这些变迁都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彭钰雯实践队伍总结出1990年浦东新区开发开放、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这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息息相关。

力学笃行,行必致远

精彩的故事仍在延续

  让我们相约下期再见!


文 | 朱思怡 高宇轩 金奕村 彭钰雯 舒悦

图 | 朱思怡组 高宇轩组 金奕村组 彭钰雯组

社会发展学院实践部

2018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