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成员:钟楠
钟楠实践队伍此次深入K村以“边贸文化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K村位于广西省凭祥市南端,与越南山水相连,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边境贸易。
社会空间是生产的支撑。钟楠实践队伍此次研究试图透过一条中越边贸流水线,在空间框架中呈现出一种结构性联系:三个层面的空间社会生产强化了贸易活动的等级结构,从互市电子申报到小货车跨境运输再到货场集散转运,村内干部、中越劳工、外来商人等群体位处生产线的不同位置,空间生产不断形塑着边贸文化。钟楠实践队伍此次通过访谈参与边贸的不同群体并对其生产生活进行参与式观察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从宏、中观来看,1999年国家提出兴边富民行动,使该地获得了一系列政策倾斜,也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边贸小城镇发展格局,不同面向的优惠政策构成家庭成员在边贸活动中的不同角色分工,但也不排除一些未意图后果对结构的影响。拥有一定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的经营者会投身高风险高收益的红木产业;青壮年劳动群体参与小货车跨境运输;有本地户口的年老者通过“按手印”帮助各老板完成互市电子申报,获得20元的免税关费;在水果批零场进行水果分拣的多为中国妇女,另有大量越南劳工参与货场集散搬运。此外,货场管理通常以合作社形式展开,由有经验的进出口贸易企业组织合作社到越南找货源,并通过合作社组织边民给越方支付货款,然后拼车将货物拉回国内,卖给老板或加工企业以获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