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院务公开  团委工作

“社” 想成趣,“践”行见远(五) ——2018年主题社会实践旅程第五弹

作者: 发布日期: 2018-09-03

昼暑气盛

稍憩片刻

当继续一路前行

待赏尽两岸花开

归来时

必已硕果累累

再回首,那些往期放送的实践故事是否仍让你记忆犹新呢?

新学期的脚步临近,社会实践的旅程也即将返航,就让我们抓住假期的尾巴,聆听这最后一期的精彩吧!

  边贸文化与空间的社会生产  

队伍成员:钟楠

钟楠实践队伍此次深入K村以“边贸文化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K村位于广西省凭祥市南端,与越南山水相连,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边境贸易。

社会空间是生产的支撑。钟楠实践队伍此次研究试图透过一条中越边贸流水线,在空间框架中呈现出一种结构性联系:三个层面的空间社会生产强化了贸易活动的等级结构,从互市电子申报到小货车跨境运输再到货场集散转运,村内干部、中越劳工、外来商人等群体位处生产线的不同位置,空间生产不断形塑着边贸文化。钟楠实践队伍此次通过访谈参与边贸的不同群体并对其生产生活进行参与式观察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从宏、中观来看,1999年国家提出兴边富民行动,使该地获得了一系列政策倾斜,也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边贸小城镇发展格局,不同面向的优惠政策构成家庭成员在边贸活动中的不同角色分工,但也不排除一些未意图后果对结构的影响。拥有一定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的经营者会投身高风险高收益的红木产业;青壮年劳动群体参与小货车跨境运输;有本地户口的年老者通过“按手印”帮助各老板完成互市电子申报,获得20元的免税关费;在水果批零场进行水果分拣的多为中国妇女,另有大量越南劳工参与货场集散搬运。此外,货场管理通常以合作社形式展开,由有经验的进出口贸易企业组织合作社到越南找货源,并通过合作社组织边民给越方支付货款,然后拼车将货物拉回国内,卖给老板或加工企业以获取利润。

货场装卸

从微观层面来看,K村中越两国人民在边贸活动和日常交往中所处空间有着丰富的结构意味。从工作中的性别政治来看,来中国打工的越南女性如何打破传统中国父权制结构下“男主外女主内”的窠臼及相关文化观念?阿北姐作为其中一员来中国已逾七年,第一年没有老板相信她的能力,也没人找她干活,而她现在已从搬运工人成为货场有名的包工头,带领三四十名工人在异国以汗水讨生活。从流动人口对家庭结构的挑战来看,打工者在中越两头往返,家庭中的男女一般只有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照顾老人小孩,很少举家迁移,这种新居制虽然使得亲属关系更加碎片化,但也增加了对边贸生产活动的弹性适应能力。从居住空间的分布来看,K村人的另一大经济来源是为越南劳工提供出租房,但用于出租的房屋和自己居住的有比较明显的区隔,谈及原因,众人纷纷列举曾发生的安全问题,平和下的隐忧折射出这一地带关系的复杂性。从日常交往场域来看,货场外一个小小粉摊的几度迁移反映出屯中C队长的权力及社会关系,作为休闲和用餐之地也在工人们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钟楠实践队伍将进行后续分析。

 亭台楼榭中的“同城旅游团”  

  ——上海市召稼楼古镇的商业性与日常性  

队伍成员:赵婉莉 黄枫岚 朱思怡

召稼楼古镇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内,面积达150亩。它源起于元朝初期,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至今仍保留着少量清代建筑。2008年,召稼楼古镇正式启动修复改造工程。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召稼楼凭借上海世博会的东风,于2010年正式开街迎客。

召稼楼正大门

赵婉莉实践队伍在走访中发现,召稼楼有着如游船、亭台楼阁、报恩桥等“标准化”的建筑和服务项目,但除游船线路游客较多之外,其余景点几乎没有什么游客踏足。而真正热闹的是各个街道开满的商铺,那里有着从全国各地来的美食和特产:如福建米粉、上海老酸奶等;还有一些现代性的小食商铺:如正新鸡排、悸动烧仙草等。这些被标示的旅游景点、建造精美的亭台阁榭、沿街叫卖的商业小贩、婚纱拍摄的取景圣地使赵婉莉实践队伍在召稼楼内看到了古镇旅游所具备的“商业性”。

召稼楼街道景象

然而他们也发现召稼楼具有一些与其他更出名的古镇较为不同的地方。在召稼楼停车场入口处,一些挂有“老上海葱油饼”、“烤香肠”的摊位前集满了前来购买的人。这些并非为召稼楼的“招牌”,更多的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在兜售自家的农产品,乍看之下颇像一个小型的菜市场。在召稼楼里,不同于其他古镇内充斥着的现代商业性的店铺,以猪肉皮、腌制酱菜、炒干货、刀具店、卷烟店为主的日常食用店和工具店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召稼楼的商铺大部分所卖之物琐碎、平凡、简单,但这也正是召稼楼的“日常性”所在。

在各地特色小吃招牌下的农民蔬果摊

与此同时,赵婉莉实践队伍发现,在召稼楼里,老年游客人口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些老人们常常5-6人组队,在召稼楼里走走逛逛,浏览商品,他们大多为上海市区的“同城旅游团”,而非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所购买的物品也多为腌制酱菜、肉皮和一些家用工具。他们常常围在店铺门口,与老板讨价还价又或是购买者彼此之间发生交流互动。在这样“非标准化”、价格可商榷的店铺中,多了些许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与交流动机,形成了一个可以产生较为紧密地社会互动的场域,召稼楼用它的“日常性”,构筑了一个社会互动与社会交往的平台。

商业性和日常性并行的召稼楼,在标准古镇浓厚的商业气息下带了些许市民生活的“烟火气”,在风景如画、建造精美的亭台阁榭中生出了些许带着尘世纷扰的“凡桃俗李”,亦是另一番美景。

技术治理下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组织结构的演变  

队伍成员:吴志鹏 黄枫岚 李贤妃 黄孟彦 宋虹玉 彭望 孙睦迪 黄幻恬 李芷洁

进入新世纪以来,行政科层化治理改革的逐步推进,使得中国“国家—社会”的关系日益从总体性支配权力朝着技术治理的方向转变。数目字管理(mathematics management)作为一个韦伯式命题,技术治理的具体表现之一,被黄仁宇认定为是解决中国治理困境的答案。此外,作为一种外在的嵌入型力量,技术的引进也势必带来组织结构的变迁。此次吴志鹏实践队伍以2009年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和卫计委联合推出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为例,重点关注建档立卡(电子档案)为基础的数字治理技术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组织结构带来何种影响?这项旨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项目又是否能够得到广大村民的真正拥护?

利用暑期专业实习的时间,吴志鹏实践队伍再次进入位于江西省中部的C镇卫生院,并在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进行了前后持续近一个月的参与式观察,深度参与到均等化项目的实施过程。此外,为了解C镇卫生院医生、乡村医生对均等化项目的态度和认知,队伍成员在公共卫生科医生的帮助之下,进行了电子问卷的发放和收集。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医生指导乡村医生填写表格

通过对问卷数据以及田野笔记的分析,吴志鹏实践队伍发现数字下乡引发了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机构的组织结构变化。乡镇卫生院被迫成立新科室,即公共卫生科;由于任务量大、持续时间长、参与机构众多,均等化项目还引起了卫生院内部科室之间的博弈。乡村医生年龄普遍偏大、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只得依赖年轻懂技术操作的子辈或者乡镇卫生院完成电子档案的录入工作,技术劣势更加强化了村卫生室对乡镇卫生院的依附性。此外,均等化项目提供的只是服务,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物质收益;加之任务量过大、设备老化,医生在体检过程中的应付性行为引起了村民的不信任感,削弱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出于便利性的考虑,费时费力建立的电子档案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并不会被应用。最终,数字治理只能悬浮于农村社会。

前期的调研也引发了吴志鹏实践队伍的进一步思考。清晰性是现代化政权追求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而技术治理在于将复杂的社会情境转化为信息甚至是直接的数据。然而疑问是:首先,化简后的数字是否能还原当时的社会情境,被删去的信息会不会造成社会图像失真?再次,化简的方式背后隐藏着权力的因素,那么最后呈现的数字到底代表的是居民的意愿,抑或只是国家本身的影子?

吴志鹏实践队伍后续将基于这些疑问深入研究,让我们期待他们接下来的精彩实践吧!

小丝瓜搭上互联网的大商机  

队伍成员:孙新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农业”、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扶贫等相关政策的推进实施,农业领域的创业机会逐渐增多。同时,借助互联网优势,一大批企业飞速发展,那么在农村农业领域,创业是如何利用互联网促进发展、提质增效?又是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利用互联网释放市场潜力?鉴于此,孙新友实践队伍此次深入农村,来到河南驻马店市晨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田野调查,期间参观了企业种植基地、生产车间、产品展厅,并对企业负责人张总进行了访谈。

驻马店晨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生产基地

晨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除了培育单个长达4米的巨型丝瓜品种——巨型一号,同时,在贯彻环保、生态、绿色的研发理念基础上,提取丝瓜天然成分,进行深度研发、加工。目前公司已注册“巨型一号”产品商标,上市了爽肤水、面膜、面霜等产品。该公司从丝瓜种植、原液收集萃取到产品生产、销售,实现了全产业链品控;目前年销售额已达亿元以上,得到央视(《致富经》《每日农经》)等媒体的广泛报道。

巨型一号品种的丝瓜

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依靠互联网先发渠道优势,打造了多种爆款产品。巨型一号产品上市之初,由于品牌知名度低而不受信任,实体商家委婉拒绝其上架销售,销路迟迟打不开。彼时互联网社交、媒体迎来爆发期,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大大提高。晨钟公司注意到了农村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尝试着进行互联网营销、策划活动、撰写软文。2015年一篇公众号推文吸引了大量代理商的到来,自此,产品销路被迅速打开。尝到互联网的甜头之后,公司加大电商建设,销售收入增长迅速,并已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工厂内部

对此,张总表示,公司将在坚持做好产品的前提下,紧抓营销创新:在新形势下,积极利用抖音短视频等新兴互联网工具抢占市场高地,做好品牌推广;紧扣潮流,并在下一步拓展线下体验店,创新零售方式。除此之外,公司在武汉开设了新的生产基地;在广州建立了研发中心,并于去年利用丝瓜络成功研制了强力除油剂。小小丝瓜,经过创新,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成就了今天的巨型一号系列产品,并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孙新友实践队伍后续将继续整理并分析相关访谈资料,以便挖掘“互联网+农业”模式下的创新创业之道。

“社”想无限,实践不止

为了遇见,为了远方

我们一直在路上

期待下次与你再见

文 | 钟楠 赵婉莉 吴志鹏 孙新友 舒悦

图 | 钟楠组 赵婉莉组 吴志鹏组 孙新友组

社会发展学院实践部

2018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