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在民俗学博士后游红霞的带领下,18级社会学系全体同学来到位于松江区的“九曲创意工坊”进行考察学习,开展《大社会学视野》实践课程。九曲创意工坊坐落于上海松江天马山边的小村庄内。在被改造为艺术创作地之前,它作为一处普通的农村民房已经空置了10年之久。
全体同学与九曲创意工坊的冬野老师、杨潘红老师合影
首先,游红霞向同学们介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知识和发展现状,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参访过程中多加观察、多加思考,寻找九曲创意工坊的立意所在,探查背后的文化印记,思考以九曲创意工坊为代表的文化创意行业应该如何在商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找到平衡点。
据冬野老师叙述,2012年春天,冬野老师和他的团队用近乎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工作室搬到了九曲村,开始构建他们理想中的乌托邦。2013年,他们在这里烧制出第一件陶器,“九曲烧”这个品牌横空出世。
松江区是上海之源,既是上海历史发源所在的区域,也是风景最为秀美的所在。坐落在松江天马山下的九曲创意工坊,安静、温暖、质朴,这对于当今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弥足珍贵,杨潘红老师这么介绍道,“我们有幸生活与城市的边缘,与城区的拥挤喧嚣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让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呼吸令人陶醉的青草气息。在这里,我们与所有的人一起分享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在创意工坊内部,藏有许多具有年代感的有趣物件,令多为00后的同学们大开眼界。在屋侧的水池里,藏着许多上了年代的瓷器瓦器。虽然由于破损并无过多文物价值,但是仍然是上了年代的老物件,青苔诉说着它们悠久的历史。转进屋内,一面墙上挂满了古陶片,还注明了广富林出土。广富林地区地处上海市松江大学城,古代属于华亭谷范畴,孕育了灿烂的广富林古文化,是上古时期东吴东部文化、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广富林文化距今已经4000年,不起眼的陶片蕴藏着上古时期上海原住民的智慧。在内屋里,则是更多近代的老东西。十多台上海牌的老缝纫机操作台拼成一张巨大的桌子,虽然多已经不能使用,金色的花纹仍然彰显着曾经的辉煌。还有老电视、老船模、老望远镜等等,同学们都表示是头一回见到,算是开阔了眼界。
工坊内多种手工艺品展示
当然工坊中更为重要的是其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多种手工工艺形式,包括木艺、软陶、草木染、轻黏土、刺绣布艺和绘画等等。访客可以自己动手尝试软陶,从景德镇的专用陶土到精致的白瓷杯,一切都由来访者自己动手完成。最后成品完成,工坊还负责帮忙邮寄回家,是发挥个人创意的最佳平台。工坊也收藏着很多艺术大家留下的瓷器珍品。另外远近闻名的则是一种名为“顾绣”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绣起源于明代上海地区的顾氏家族。明代嘉靖年间上海进士顾名世,晚年在上海建筑了一座林园居住,取名“露香园”。顾氏后裔精于刺绣,绣品精美典雅,技法独到,常用于家中陈设和馈赠亲友,因此称之为“顾绣”。“顾绣”素来享有“画绣”的美誉,是中国织绣工艺中的奇葩。而九曲工坊不仅保留着顾绣的工艺,也销售顾绣的衍生文创产品,任何人都可以购买心仪的顾绣产品,将艺术待在身边。
冬野老师(图1右)和九曲的猫
很快,一下午的参访就结束了。相信通过这一次参访,社会学系的同学们对于如何在传承、保护文化的同时,开创文化创意产业,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游红霞与九曲创意工坊的冬野老师、杨潘红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