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作客“城市社会与文化讲坛”

作者: 发布日期: 2019-01-08


201914日上午9时,社会发展学院城市社会与文化讲坛(2019年第一讲)在法商北楼525室举行。我们有幸邀请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作为本次讲坛的报告人。我院院长文军教授、社会学系张文明教授、院长助理卿石松副教授等50多位师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文军教授主持。

首先,文军教授向在座的师生简要介绍了徐勇教授,对徐勇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锦旗。

              

徐勇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农村发展走向与乡村振兴”。徐勇教授认为, “现代化的终极标志是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是现代化最后的攻坚仗”,乡村振兴需要“从全球现代化的广阔视角认识农村发展走向,把握发展规律,面对历史和现实,走中国特色之路”。具体地,徐勇教授以英国和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为例,结合我国农村发展走向的实际情况,从六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以英国和日本为例,徐勇教授提出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农业人口不断减少,农业组织规模日益缩小与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指出中国的农业人口也呈逐年减少态势,但基数较大;过快的减少会由于城市和工业吸收不够而产生问题。


、城乡差别日益缩小,农业人口收入多元化。徐勇教授指出,城乡差别,特别是收入差距是农业人口离开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因素。与英国和日本农业人口的收入情况相比,中国农业人口的财产性收入占比太少,今后应扩大农业人口财产性收入,既需要加强农业用地严格监管,同时需要农村社区自我营造物业环境。

三、农业人口老龄化,但高品质化。在农业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趋势的背景下,徐勇教授认为,中国的农业人口呈老龄化趋势,但表现为低品质。当前,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振兴,大力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四、农村生产和生活分离,空间中心化。随着农业人口减少和交通条件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分离,农村人口向中心镇村集聚,便于统一提供公共服务。我国乡村振兴要求提供统一的公共服务,但要根据人口流向和意愿提供公共服务。

五、农村基层建制单位合并,治理重心基层化。随着农业人口减少和空间中心化,导致农村基层建制单位合并和减少。合并村镇需要与治理中心下移、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关联起来,需要基层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

六、反向城乡差别,农村居民非农化。在一些发达国家,尽管农业人口在减少,但农村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徐勇教授认为,农村居民的非农业化,需要重新定义农村,不再只是农业人口的居住地;农民也只是“生活在农村的市民”。随着我国城市的饱和,将有一部分人口愿意由城到乡,从而大大改善乡村品质。只有到了人们愿意在农村生产、生活和居住,才是乡村真正的振兴之日!

徐勇教授讲完后,老师和同学们反映热烈,就自己所关注的议题继续与徐勇教授交流。本场讲座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此次讲座系华东师范大学“知名学者”学术讲座2019年新年的第一场讲座,也是学院“城市社会与文化讲坛”系列活动之一。近几年来,我院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品牌学术活动,进一步提升学院“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特色。


图:高晓君

文:高晓君


(供稿: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