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4日11:30~13:00,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学术午餐会”(No.4)在法商北楼411教室举行。此次午餐会由社会学系刘拥华教授主持,社会学系李向平教授、人类学研究所黄剑波教授受邀担任评议嘉宾。社会学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杨洋基于博士学位论文初次田野情况进行汇报,报告题目为《关圣主义的神圣分别及其神圣人格的表征机制》,报告内容引发师生热烈的学术讨论。
杨洋同学从问题意识的提出、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论分析框架,以及田野过程解释四个方面进行陈述。该研究的核心问题意识即关公的神圣人格在人格崇拜结构中是如何表达的。以神圣化机制为解释路径,该研究试图回答关公象征标志的范围如何突破血缘和地缘。田野调研以山西运城官建关帝庙、民建家庙、关庄为田野点(均为化名),比较官方建造、民间建造、后裔生活三处不同的关公神圣空间的形成,梳理其中关公神圣化的分别,以及神圣人格表征机制、人际互动的共性与差异。理论分析则以关圣主义为研究背景,以“神圣人格”为切入点,分析关公神圣化的机制形成,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和外在的表征机制,进而总结普遍意义上人格崇拜的社会学逻辑。
老师们对杨洋同学的田野汇报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意见。黄剑波教授首先进行评议,指出田野报告中的“过程解释”仍需要进一步厘清时间的向度,补充从“理念”角度
入关公神圣的研究,并与在场师生对“超验”、“平均神圣主义”、“私我神圣”等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李向平教授从分析社会学的进路回应黄剑波教授提到的“观念”分析,建议讨论思路把握历史事实和当下事实的关联,并就该研究如何在既有关公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诸多学术指导建议。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报告内容以及老师们的点评,积极参与讨论,本次学术午餐会圆满结束。此为本学期的第二场学术午餐会。我们鼓励各位同学踊跃参与,分享自己的研究,并可邀请校内外老师进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