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行走城市·体验上海街区的历史记忆 ——《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前沿》课程多伦路街区研学活动

作者: 发布日期: 2020-11-24


20201122日下午,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学位基础课《城市社会与文化研究前沿》开展了以“虹口区多伦路街区的历史记忆”为主题的课外研学实践活动。在课程召集人赵晔琴老师的带领下,此次研学活动邀请了虹口区委党校潘秦保老师进行现场教学。我们的行走路线从位于山阴路的鲁迅故居开始,经过瞿秋白故居、上海区委旧址、内山书店旧址、赵世炎旧居,一直到多伦路的左联纪念馆。


1 潘老师在做现场讲解


多伦路街区是一个复杂的街区。其以多伦路为主要轴心,含括周边的横浜路、东江湾路、黄渡路、山阴路以及部分四川北路。该街区内部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名人故居、历史遗址遗迹、优秀建筑共132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该街区是我国的“现代文学重镇”。例如鲁迅、茅盾、瞿秋白、丁玲等文人都曾经居住于此,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该街区的轴心道路多伦路,原名为窦乐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接见的英国传教士窦乐安命名。该道路历史上虽归于华界掌管,但事实上是过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筑路的产物,其处于中、美、日三不管的宽松地带。正是这样一种特殊性,为当时窦乐安的招商引资奠定基础,从而造就了如今之模样。今日再次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历史,想象着过去的情景。


2 上海市多伦路文化街


多伦路街区除了拥有厚重的文化和历史,其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城市斗争中的一个重要场所。“红色记忆”是该街区又一著名的丰碑。丰富的历史教育资源使其成为接受党史、党性教育的重要参照点。行走于多伦路街区,同学们不仅聆听了有关革命志士们的斗争历史,同时也感受到在城市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崇高品质。

本次对多伦路的游览,使同学们在一个现代化的上海中,借助建筑空间及言语文本,近距离感受了上海近现代历史的变迁过程。在这样一种现代与历史的交织中,同学们更加深刻而全面地体会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风貌。这样一种体验,也为同学们观察城市社会、理解城市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考


3 集体合影


部分同学研学感想:


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一群人慢慢走近了多伦路的红色革命记忆,房子里的厚重历史和房子外的车水马龙交相辉映,历史与未来在这里交汇。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知道了很多革命先烈在青年时期的学习与生活故事,是一堂非常有意义的实践课程。

——李悦


未来上海时就听闻“多伦路”的声名,有“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的说法,当时觉得似乎是夸张的说法,直到站在这条石块铺成的蜿蜒道路上,听着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每个人皆成上海滩历史的一部分”。

——张涵


我们去过的很多红色革命景点都是讲述以农村为主的革命斗争,而上海作为一座文化古城,其红色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由始至终,都与海派文化紧密相连,这里的红色景点向我们展示了城市中独特却重要的革命斗争,历史不应该被忘记,那些历史中的人物也应该被铭记。

——蔡茂竹


历史从来不只是一门学科。要挖掘上海的文化记忆,应该去多伦路走一走。追溯上海租界时期,那一段纷乱战争的年代改变了上海原本的建筑格局,形成了多元化的建筑群落,这也象征海派文化的传承。瞿秋白故居、鲁迅故居、“左联”会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自由与坚守的精神都应当被坚守。

——高彦菁


在本次多伦路的出外研学中,在潘老师的生动讲解下,从鲁迅故居为起点,我了解到鲁迅先生的一生为国家复兴而不断奋进的生平和他与党的故事,心中对鲁迅先生对崇敬更加了几分;随之走到茅盾和瞿秋白故居前,我一是深刻体会到在那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年代,在城市之中开展革命是如此之艰难——遭受着不只是文字上的还有身体上的“监视”,也许一个闪失遍失去生命;另一方面也为鲁迅先生和他们两者之间相互扶持的友情而深深感动。再随后的行走中,我凝听着两任江苏省委书记的前仆后继、左派文学百万刊物努力发声的故事,感慨也许这些历史已经过去许久,但历历在目。也许今日的我们不再面临着战争时刻,但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和一名社会学学子,应该学习当年先辈们的精神,勇于通过自身的实地探索了解当今中国正在发生什么,存在什么困境,为良性发展献谋献策之外;还可通过自己的文笔记录、讲好中国故事。

——吕晓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