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封城不封爱”讲座顺利举办

作者: 发布日期: 2020-04-23

416日(周四)1500,武汉的蔡璐老师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公益与创新》的课堂,进行“我在武汉做社区志愿者”的主题分享。本次分享通过腾讯会议线上进行,由社会发展学院薛红老师担任主持。


 薛红主持嘉宾讲座 


蔡璐老师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真真正正地意识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作为一名职业律师,她能力强,人脉广,不仅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得心应手,也通过法律渠道帮助大家处理难题。真实,仗义,蔡璐觉得在武汉——这片自己从未离开过的土地上,基本没有做不成的事儿了。然而,武汉疫情的爆发,使处于疫情漩涡中心的她第一次感受到,在灾难面前个体有多么弱小和无助。


 蔡璐的律师工作 


124日,除夕夜,封城第二天。除了比平日冷清些,武汉的街道依然祥和。尽管听说新冠肺炎已经导致武汉的医疗资源紧张,但“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新闻就只是新闻”。因为封城无法返回武汉的同事突然来向她寻求帮助,说父亲高热不退,急需药物。电话里,同事急得哭了。蔡璐立刻出门,平时在任何一家药店都很容易买到的药品,却因为跟新冠肺炎联系在一起,变得那么紧缺。她走遍了附近的十多个药店,挨家询问,仍然一无所获。“我一个求助电话也没有打,因为没有就是没有,这个时候关系和钱都没有用。” 蔡璐站在街头,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绝望和恐慌。

125日,大年初一,蔡璐老师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在日记中写道:“整个城市还是显露出似曾相识的样子。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只能照顾好自己罢了,只能等待罢了!”在无尽的等待之中,蔡璐与无数普通人一样,埋怨自己做不了什么。“我痛恨自己不是医生,那样可以上一线救治病人;我也懊恼自己不是企业家,不然可以能捐个几千万;我甚至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去考个A照,那么起码可以开个大货车帮着送点货物。”

上有老下有小的蔡璐直言,自己是“贪生怕死”的。看到私家车司机组成自愿者队伍接送医院人员,她坦言自己有顾虑,没有参加。但新闻的各种报道、身边朋友遭受的苦难,让她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什么。从给隔离在家的医护朋友送体温计,到211日在小区楼下贴出自己的微信,组建业主微信群,团购物资,守望相助;从213日瞒着父母邻居报名支援武汉红十字会、助力资源透明合理分配,到215日成为社区志愿者保障住户的基本饮食需要……她还发挥职业专长,集律所团队之力提供义务法律咨询。三八妇女节当天,蔡璐召集了7位朋友,线上共享每个人的“抗疫”故事,将散落的努力和奉献攒成火炬,用分享和陪伴温暖更多的人。


 在小区楼下张贴海报召集大家建群 


投身志愿服务道路的蔡璐,在付出和行动中渐渐缓解了自己的焦虑情绪,也对他人和社会有了更好的理解。尽管服务过程中困难重重,有时甚至不被理解,但对于应不应该做志愿者,会不会继续做志愿者,蔡璐的回答是肯定的。“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收获远远大于付出。虽然做志愿者是不求回报的行为,但是在付出的那一刻,你就已经得到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既然无法袖手旁观,不如通过志愿行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几个月的志愿服务中,蔡璐提升了能力,收获了温情,实现了“助人自助”,也对如何理顺关系、搭建架构、制定规则产生了思考。此外,倾情奉献的蔡璐还用热情感染了亲朋好友和小区业主,带动了更多人理解、支持志愿者活动。


 社区志愿者 

 邻居暖心的中药包 

 志愿者的收获

 

封城不封爱。用行动化解阴霾,用热情和爱意温暖武汉,志愿者蔡璐,展现了疫情中普通武汉人的光芒。

在蔡璐老师的分享后,同样来自湖北武汉的丁美旭同学分享了她的疫情故事。丁美旭同学是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的2018级本科生,武汉“封城”的前一天,她刚刚随父母回位于湖北潜江的奶奶家过年。一家人原来计划年初二就返回武汉,但再次回到自己家中,却已经是两个多月后了。“闭门不出”的日子里,她经历过被网络恶意言论中伤的难受,也体会过身陷漩涡焦虑和愤怒。她的日常生活曾被入侵,但随着防控秩序逐渐平稳,丁美旭同学成为了爷爷奶奶的打假辟谣器,减少老年群体因信息获取能力较差而产生的轻信与恐慌;也与被困武汉的中学同学时时联络,陪伴共渡那段身心煎熬的日子。她还把自己的压岁钱捐为善款,希望为保卫武汉贡献微薄之力。


 丁美旭同学的分享 


中央民族大学的时立荣老师与民大19MSW的二十多名学生的旁听,成为了本次讲座的一个惊喜。时立荣老师是研究红十字会的专家,针对前述嘉宾的分享内容,她向大家普及了红十字会的制度、组织架构和评估系统,还分析了当前民间志愿机构和公益基金会对红十字会等传统官方组织的挑战。同时,她还跟蔡璐老师和薛红老师一起,交流了彼此对社区自发志愿组织未来走向的看法。思维的碰撞,使同学们对红十字会的运行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讲座交流环节中,来自北京、贵州、合肥、南京等多地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实践,分享了自己的疑问与感悟。讨论中,既有对当下网络媒体情境中大众同理心问题的反思,也有对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的思考,既涉及基层社区行政单位和民间自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关注到志愿者的自我保护问题。三位老师对同学的提问一一进行了回应,同学们收获颇丰。


 三位老师跟同学们交流互动 


蔡璐老师在回应中表示,相信在危难时期不顾安危、挺身而出的志愿者队伍,在疫情过后的自组织能力会越来越强,而她也愿意继续投身志愿者工作的建设与发展,将这份爱长久地传递下去,在丰富自己的同时,影响更多人。

薛红老师总结道,在效率追求和个性化需求的矛盾中,志愿行动可以弥补制度和个体之间的张力;作为普通人,我们在危机面前几乎不可避免地产生紧张、焦虑、无助等情绪,但是对志愿行动的参与、对他人的帮助,能帮助我们克服情绪、放下偏见,也走出自己的困境。

最后,《社会公益与创新》第三课程小组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竞猜人名的“彩蛋”,既活跃了气氛,也在趣味活动中加强了师生的课堂交流和互动,使蔡璐老师在志愿者经历分享中所传递的“社会链接”精神,在我们身边继续传递和延伸。


 课程同学的“彩蛋活动” 

这次“封城不封爱”的公益课嘉宾讲座的参与者超过了70人,不仅连接了上海和武汉两地的朋友,更把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学生凝聚在一起。线上课堂的形式也打破了学校之间的壁垒,使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已经毕业的学生们共聚一堂。在两个小时的线上分享交流中,参与者既深化了对志愿行动的认识,也获得了心灵的滋养与力量。

公益的理论和实践非纸上谈兵可达,《社会公益与创新》课程将继续以“社会”为大课堂,贯彻 “世界就是教材,窗外就是教室,他人就是老师”的社会化学习的理念,为学生们打开新时代的社会公益新天地!


   (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资助,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