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第20场知名学者学术讲座暨社会发展学院城市社会与文化高水平讲坛在法商北楼425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社会政法学部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李培林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学的视角》为题作了精彩报告。讲座由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主持。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丁金宏教授、卿石松教授,社会工作系向德平教授,社会学系黄超老师等五十多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首先,文军教授代表学院对李培林教授的来访表示了感谢与欢迎,并向李培林教授赠予了纪念锦旗和证书。

讲座第一部分,李培林教授回顾了全球发展理念的演变,强调“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区别,指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可能导致“无发展的增长”,如拉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他提到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步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2015年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更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

接着,李培林教授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对全球现代化发展阶段理论的深化与发展。与西方经济学家如罗斯托的“五阶段理论”不同,中国的现代化阶段理论具有更加明确的实践指引作用。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如今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过程对于未来的战略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战略目标中,高质量发展将发挥不可替代的核心推动作用。

讲座最后,李培林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尽管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但中国仍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经历重要的转型升级,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李培林教授特别指出了中国具备“超大规模市场”这一独特优势,能够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快速转化,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坚实保障。
互动环节,文军教授指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李培林教授的宏观判断基于大量数据与经验支持,令人深受启发。随后,现场师生就高质量发展中的中等收入群体扩展、消费动能提升、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等话题与李培林教授进行了讨论。最后,文军教授再次对李培林教授的汇报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字:黄懿莹
照片:叶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