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韩晓燕教授荣休仪式圆满举行

作者: 发布日期: 2019-04-17


 201949日中午12点,韩晓燕教授荣休仪式在法商北楼525举行,仪式由社会工作系牵头,学院和工会联合举办,持续一个半小时。学院党委书记熊琼教授、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文军教授、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黄燕副教授、副院长黄晨熹教授、工会主席邝春伟副教授、各系所负责人刘拥华教授、安秋玲副教授、丁金宏教授、黄剑波教授等领导、社会工作系全体教师及学院各系所老师、校友、在校生五十余人出席了本次仪式。黄晨熹主持了仪式。

黄晨熹在开场中感谢韩晓燕为学院创建与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希望通过举办荣休仪式来表达师生们的感谢与祝福,他邀请院系所及工会代表致辞。

刘拥华代表社会学系向韩晓燕表达感谢和祝愿,他表示自己工作以来,能够感受到韩晓燕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与昂扬饱满的工作热情,其为社会学系培养了多位优秀人才,为专业发展做出有力推动。

安秋玲代表社会工作系致辞并赠送纪念品,她回忆了与韩晓燕的相识相熟,尤其是韩晓燕作为社会工作系首任系主任,在建系以来所做的无私贡献,以及对系所各位师生的倾情帮助。回顾过往,安秋玲表示她能深切感受到韩晓燕的人格魅力和工作热情,十分感谢韩晓燕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邝春伟代表学院工会对韩晓燕表达了感谢和祝福并赠送纪念品。他回忆了与韩晓燕共事的时光,特别是在院系创建和课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他坦言韩晓燕贡献良多,有公德心,令人充满敬意。

文军代表学院致辞并赠送纪念品。他表示,自己从接触社会工作专业以来,受到韩晓燕正面影响,正因韩晓燕的鼎力支持与无私奉献,社会工作系才能攻坚克难,才有了如今本硕博一体化、理论与实务并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参与平行的蓬勃发展风采。

学生们通过诗歌、书法和小合唱等形式表达了对导师的敬意与感恩。黄翠萍和吴碧兰两位博士生用中文和泰语朗诵了两首诗歌,《禅,诗》和《望江南》。这两首诗由韩晓燕的学生、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的吴振江写作,其中一首则由社会工作辅修专业毕业生、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艺术教师的应逸翔以书法作品呈现,作为学生们赠送给韩晓燕教授的礼物,饱含着学生们的心意和心声。而后,徐阳等七位在校硕士生演唱了《小幸运》并献花,感恩导师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教导,遇见导师,即是幸运,祝福导师荣休后的生活美好。

在同仁感言环节,丁金宏回顾了他作为社会发展学院首任院长期间,韩晓燕担任学院副院长和社会工作系系主任时所做的努力与贡献。他表示自己十分欣赏韩晓燕以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行动,她不仅持续组织师生和社工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专题夏令营等服务项目,个人还长期资助多名贫困生完成大学学业,令人钦佩。会间赶来的社会学系张文明教授热情拥抱韩晓燕并表达对多年共事同仁的无限祝福。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吴同副教授回顾了自己从初入职到成为骨干教师的过程中,韩晓燕给予的支持与指导,他非常感谢韩晓燕不仅提携年轻人,并且营造了非常和谐的团体工作氛围,为个人发展提供支撑。

紧接着,现场播放了学生制作的视频。大家通过视频回顾了韩晓燕在社会工作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举办和参加多场国际会议及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韩晓燕一直在关注青少年成长、流动人口子女及其家庭服务、社工生命成长等,教导学生“在服务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2006级社会学硕士,现任蓝色光标数字传播有限公司客户总监的陈刚作为学生代表发表了感言,并和太太徐琳给韩晓燕献花。他回忆了老师陪伴自己成人成才的过程,特别感谢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与以身示范,他感言老师温暖助人的品格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对自己影响深远,当一生铭记。

之后,韩晓燕回顾了自己的工作历程并发表荣休感言。她衷心感谢院系和工会在她生命中的重要节点为她举办荣休仪式。韩晓燕讲述了自己的生命历程,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关键事件,她认为自己从历史到教育再到社会工作的专业学习过程,是不断回应自己成长任务和寻找生命意义的经历。她感谢遇见社会工作,让她有能力理解那些困境中的青少年及其家庭,并为他们做一些服务,或是用研究回应相关社会问题。退休以后,她将继续对生命成长充满期待,以专业理念和行动服务身边的人和社会,并具体提到将持续推动“孙以敏共创明日卓越领袖计划”,在孙以敏对该项目的资助下,为未来教师提供领导力的培养与支持。

最后,熊琼总结致辞。她指出韩晓燕在社会工作系和社会发展学院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是功不可没的,并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对韩晓燕表达了感谢和祝福。她表示,正如师生们所表达的,希望韩晓燕荣休之后继续在学院的教研和发展中多参与、多关注,关心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活动结束后,在场师生纷纷拥抱韩晓燕,并以鲜花等表达对她的喜爱与祝福,全体人员合影。

本次荣休仪式在温暖感人又发人省思的氛围中落下帷幕。院系希望通过荣休仪式等活动加强教职工、在校生与校友的多维度联系,在深入交流中共享优秀的成长成才经验,切实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

附:

    1.诗两首

《禅·师》

春风化雨万物生,红烛消残满堂明。

桃李满园皆有果,此因岂非缘注定?

《望江南》

曲终散,余韵几时休;山高路迢子归去,烟波浩渺水长流。故人亦如旧?

2.视频



文:陈麓眠、郭娟

图: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