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在任课教师陈赟博士的带领下,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教授、社会学系系主任刘拥华教授、社会学系教师黄超博士与修读《中国社会》课程的2020级社会学专业60余名本科生及20余名研究生,共同走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学术生涯开启之地——开弦弓村(又名“江村”),见证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开弦弓村实习基地授牌,展开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经典范本田野调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严格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有序展开。


在实习基地授牌仪式上,陈赟作为双方合作的牵头人,简要回顾了自2014年起带领学生访问江村的历程和开展进一步实习基地共建的社会学意义。七都镇党委宣传委员龚洁向师生们介绍了开弦弓村80多年的变迁和七都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强调开弦弓村所具有的社会学特性。并热烈欢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师生走进江村,从这里出发了解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沿革,看到国家乡村振兴的现实缩影,预见中国农村未来的美好蓝图,传承江村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刘拥华深情回顾了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涯。他表示,社会学的生命力在于经验。今天同学们追寻费老足迹,实习基地正式挂牌,正式开启了同学们在开弦弓村的专业实习和田野调查进程,期待实习基地能够在华师大师生、开弦弓村、七都镇的协作下良好运作,开花结果,为深入了解、理解和建设江村提供学术支持。

熊琼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七都镇和开弦弓村的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科研实力。自首次带领学生访问江村以来,数百名学生在江村浸润于田野调查之中,孕育对社会学研究的希望。希望通过此次实习基地授牌仪式,社会发展学院能与七都镇一起为社会学学科研究贡献智慧力量,共同谱写中华文化的华彩乐章。

随后,龚洁与熊琼共同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开弦弓村实习基地授牌。

授牌仪式后,有乡贤姚富坤老先生为向导,带领师生开启本次《中国社会》课程对基层社会范本的田野实践:寻访江村。第一站师生们来到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和费达生江村纪念馆。在这里大家详细了解了费孝通与费达生的生平以及贡献,深入体会了费老书写《江村经济》的时代背景、江村的风情风貌及人文底蕴。


在姚老先生带领下,共同追随费老踪迹,感受属于江村的文化韵味。小巷里弄、河湾湖荡……这里既有费老字里行间透出的江村景观模样,也有现代富足生活的呈现与演绎。费老“志在富民”的终身追求以及“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希冀如今正在江村变为现实。午饭过后,同学们陆续参观了太湖群学书院以及老太庙文化广场,感受民间信仰与地方公共生活的营造。在群学书院内,同学们与姚老先生坐在一起,就江村的人口结构、产业类型、民俗习惯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与交流。随后,全体师生又一同前往如家小镇进行参观。毗邻乡野,集度假休闲、旅游观光一体的新定位,使乡镇发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天的参观与调查,同学们漫步于开弦弓村,行走于费孝通先生的文字之中。将当下田野调查与典范研究文本相对照,广大师生深刻感受到中国社会、尤其是江南农村的现代化变迁。这是一次极为生动的社会学实践教育课程,也将开启同学们对于学术研究的热忱和探索。

开弦弓村实习基地的正式挂牌,标志着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与七都镇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依托开弦弓村的文化根基和独特底蕴,在科研学习、田野调查、实习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此次合作充分发挥了高校和乡村的优势,既有助于深度挖掘开弦弓村的历史与人文资源,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感悟农村新变,也为高校学子实习实践拓展新空间,人才培养增添新内涵,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同谱写新篇章!
文:郭玮杰
图:潘岚 李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