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我院文军教授当选为移民社会工作专委会副主任,黄晨熹教授、吴同副教授当选为理事

作者: 发布日期: 2019-04-18


2019413日上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移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移民社会工作学术研讨会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行政楼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移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六所高校共同发起。我院副院长黄晨熹教授,社会学系博士生曹玲、陈倩雯,出席了此次大会。

开幕式由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涛珍教授主持。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新致开幕词。移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院院长彭华民教授主持。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毅杰教授宣读专委会筹备及理事推荐情况汇报,并提名秘书长、副秘书长、顾问人选,彭华民教授主持专委会理事、主任、副主任、秘书长选举。我院文军教授当选中国教育协会移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晨熹教授、吴同副教授当选理事,吴越菲博士当选副秘书长

随后由王毅杰教授为专委会顾问、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颁发聘书并向来宾宣读专委会工作规常及未来工作计划。最后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关信平教授致辞,对专委会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感谢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并指出人才培养在质量和专业上还需提高,需要向社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未来社会工作发展要根据国家规定不断做出适时的调整以适应国家的整体需求,期望未来能将专委会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以及对社会工作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午的移民社会工作学术交流活动共设立五个分论坛。黄晨熹教授担任分论坛(一):流动人口与社会工作I的评议人并作了题为《基于流动人口的移民社会工作:弱势特征、迁移体制与服务策略》的发言。他从人口学特征和迁流政策着手,分析流动人口的弱势性特征及其成因,并在梳理移民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和实务要点基础上,提出我国基于流动人口的移民社会工作的内容、知识、技能和发展策略。他认为,流动人口的弱势特征尚未发生根本改变,流动人口特征的多变性和需求的多元化给服务模式设计带来困难,移民社会工作必须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别展开。

博士生曹玲于分论坛(三):生态移民与社会工作进行发言。她报告的题目为《地域性与流动性的双重视角:构建多民族混居社区流动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研究》。她的研究基于移民网络理论,对多民族混居社区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工作服务展开了实务研究。当社工的系统服务以地域性和流动性为视角,分别从微观和中观的层面展开具体服务时,能够减少流动青少年因社会设置变化所面临的生活挑战,也能促进社区归属和认同,营造有利于流动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空间。

博士生陈倩雯在分论坛(五):跨国移民与社会工作分享了题为《中国留学生海外学习与生活经历再解读——基于心理资本认知框架》的研究。她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分析框架,从希望、自我效能、韧性和乐观这四个维度对中国留学生的海外学习和生活经历进行了解读,回答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学习生活过程中心理资本呈现怎样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心理资本如何发挥作用这两个问题。该研究从积极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留学生的经历,以试图帮助他们跨越文化障碍,提升海外学习生活的质量。

成立移民社会工作专委会符合时代需求,通过探索社会工作参与移民领域的路径,增加“迁移和流动人口”这一群体类型,拓展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扩大社会工作专业更多的发展空间。我院社会工作、社会学、人口学等专业的许多教师都从事移民领域的研究,移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架通了社会工作与其他相关专业领域的交流与联系。期待移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能够号召学界围绕“迁移与流动人口”这一群体,从理论、实务、社会服务、研讨、出版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响应移民社会工作学的建构及移民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本土化及中国化的呼声。


/陈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