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会和人口所研究生党支部于法商北楼509开展了以“从礼物了解社会生态——读《礼物的流动》有感”为主题的读书会活动。此次读书会由人口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张婷婷主持,请到高晓君、李鑫航和吴恩慧三位同学作为领读人,与大家一起分享阅读体验,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首先,由高晓君同学给大家解读了《礼物的流动》这本书“嫁妆和彩礼”这一章节,主要可分为四部分的内容,分别是新郎家的彩礼投入、新娘家的婚姻投入、新郎和新娘作为婚姻交换中新的能动者以及婚姻交换的性质。同时其介绍了两个理论:婚姻偿付理论和婚姻资助理论。

之后,李鑫航同学总结了北方村庄内礼物交换和人际关系模式,同时结合豆瓣的评论,分享了书中有趣的观点,结合现实提出了一些反思。她解读到乡村中礼物的流动比较特殊,从低处流向高处,这是由于中国解放之后举国实行的计划经济,集体主义盛行造成的,因而实行市场经济后这种礼物的单向流动现象减少。

最后,吴恩惠同学通过解读具体的章节为大家介绍关于馈赠原则和互惠变化的情况。其认为作者通过探究赠礼、受礼和回礼的具体活动总结了四种通行的礼物交换规则,尽管规则不同,但是每一个规则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互惠原则,尽管互惠原则是在下村中的礼物交换过程中具有普遍性,但是这个原则的实现会依据许多动态因素而变化。

在三位领读人分享完阅读感悟后,在场的同学积极提问互动。淳珣同学首先问到“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礼物的意义”,吴恩慧同学积极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她引用莫斯的观点礼物的意义在于它具有现代社会少见的“人格的整体赠与特征”,礼物交换强调的是与人之间“面子”的互惠。之后,王志茹同学问到“书中表达性礼物和工具性礼物结合实际应该怎么理解?”,高晓君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前者是在仪式或者习惯性情境下的礼物赠送,比如我们经常说的“随礼”;后者则相当于我们说的“送礼”,通过送礼来建立一种维护自己利益的关系网络。
最后,由主持人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此次读书会圆满结束。今后,研究生会将继续深入和人口所研究生党支部的合作,将理论学习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2019年4月19日13:00,社会发展学院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之一《规训与惩罚》读书会在法商北楼409顺利举行。在姚泽麟老师的主持下,来自社会学系的8位同学积极参与了本次读书会。
《规训与惩罚》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福柯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论述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以及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这是一部关于“现在”的历史,福柯在其中提出的众多概念和分析时至今日依旧充满远见和洞察力。

《规训与惩罚》书影
本次读书会针对《规训与惩罚》的第三部分进行讨论。姚泽麟老师和同学们针对阅读中的问题和感想轮流发言,集中讨论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对于时间的感知差异、现代社会中作为“孤独的人”的个体内部之间的多重张力以及“全景敞视主义”社会在当下的回响与冲击。
讨论结束后,姚泽麟老师鼓励同学们深入思考,指出看书不应该只是把看完当成目标,而是要在书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点,并在书本以外拓展开来,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持续两小时的读书会就此圆满结束。
文|张婷婷 张贵铭
社会发展学院学生会
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会
社会发展学院人口所党支部
2019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