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5日10时,“质性研究写作:三案例详解”讲座在法商北楼525室正式开始。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学会文化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周怡主讲,我院社会学系姚泽麟副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我院的数十位老师和同学参加,现场座无虚席。
首先,姚泽麟老师代表社会发展学院对周怡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周老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紧接着,周怡老师便开始了本次讲座。首先,周老师借贝克尔的话点出写作的任务即是“以一种理性的、他人能够理解的顺序来组织想法”,并对质性研究写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摘要、引言及提出问题、理论综述及研究框架、研究设计、实证发现、结论与讨论——一一进行了解读。在“引言及提出问题”部分,周老师强调社会学研究问题的提出无外乎从“社会事实”和“理论”着手。与此同时,对于“质性研究要不要理论”这个有争议的话题周老师也进行了澄清。她认为:质性研究也需要理论,文献综述不仅是与前人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推进学术积累、为本研究的理论贡献正名的过程。
周老师在讲座中
随后,周老师借用三个案例对质性研究写作过程进行了深入地阐述。从问题提出、理论视角、研究设计、实证描述、实证解释、理论对话等多个维度对保罗·威利斯的著作《学做工》、杰弗里·亚历山大和菲利普·史密斯联合撰写的《The Discourse of American Civil Society》以及周老师自己近期针对广场舞的研究《“大家在一起”:上海广场舞群体的“亚文化”实践——表意、拼贴与同构》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解读,并就每篇论文的写作亮点进行了评述。
现场座无虚席
最后是现场问答环节。针对有同学提出的“论文撰写中理论究竟是先行,还是后置”以及“我们如何看待研究的创新性”等问题,周老师耐心地逐一进行了回应。本次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周老师与同学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