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社会发展学院工会组织教职工子女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海研学活动,为即将到来的儿童节增添了一抹绚丽色彩。此次活动以探秘中国航海博物馆为核心,通过丰富的研学课程和互动体验,孩子们在航海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度过了一段欢乐且富有意义的时光。

研学课堂:探索航海历史与科技
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航海历史馆、船舶馆、海员馆、航海与港口馆以及军事航海馆。在各个展区的具体讲解中,孩子们感受着航海的无穷魅力。
在航海发展历程的讲解中,老师以时间为主线,带领孩子们穿越中国数千年的航海历史,从古代鉴真东渡、郑和七下西洋的辉煌壮举,到现代蛟龙号潜水艇、辽宁舰的卓越成就,系统学习了中国航海事业的演变与进步。通过对中国古代广船、福船、沙船、鸟船四大船型的知识问答,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不同地区的船舶特色及发展历史。在船舶结构与设备介绍部分,孩子们参观了1:6大型万吨级货轮高仿真剖面模型,直观了解了船舶的结构与船用设备的功能。而在近代航海科技的介绍中,老师生动讲解了现代航海技术的应用,包括各类航海仪器的演变和港口运作的奥秘,激发了孩子们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




互动体验:身临其境感受航海魅力
本次研学活动不仅有航海知识讲解,还给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亲身体验。
登顶福船——孩子们兴奋地登上按1:1比例复原的明代福船模型,近距离触摸厚重的船板和高耸的桅杆。研学老师生动讲解道:"这艘福船曾是郑和下西洋时的主力船型,载着瓷器、丝绸和友谊远航四海。"孩子们仰望着巨大的风帆,仿佛听见了六百年前起锚时的号角声,沉浸在古代航海家的豪情壮志中。
水手结体验——航海绳结区传来阵阵欢笑声,孩子们围坐在绳缆旁,跟着老师灵巧的手指学习单套结、八字结等经典水手结。"这个绳结能在暴风雨中固定帆索,是每个水手的保命技能哦!"老师边说边演示。起初笨拙的小手渐渐找到诀窍,当第一个完美的绳结成型时,不少孩子骄傲地举起作品请求老师拍照。这项传承千年的航海技艺,在童真的指尖焕发出新的活力。
造船焊接工艺模拟体验——孩子们手持模拟焊枪在操作台前跃跃欲试。随着"滋滋"的拟真音效,屏幕上实时生成他们"焊接"的虚拟焊缝。这种虚实结合的体验,让原本危险的造船工艺变得安全有趣,更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工程技术的种子。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体验了船长视角模拟驾驶、观看了现代船舶建造环幕电影,活动尾声,老师还赠送了孩子们船舶拼装模型,让航海知识的种子在亲手实践中生根发芽。




此次航海研学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航海知识的窗口,更通过沉浸式体验,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索海洋、追求梦想的种子。在即将到来的儿童节,这样的活动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相信此次航海研学的难忘经历,会成为孩子们童年中璀璨的星光,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勇敢探索、追逐梦想,向着广阔的海洋与无限的可能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