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讲座动态 | 王宁:“学术论文发表:社会科学研究如何做出理论贡献”

作者: 发布日期: 2023-04-15

2023 4 12 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主办的“半课主义”之“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构建”系列讲座的第二场于腾讯会议平台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学术论文发表:社会科学研究如何做出理论贡献”,由东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王宁老师主讲,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吴金海老师主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其他高校的250多名师生参与了此次线上讲座。王宁老师围绕社会科学研究如何做出理论贡献问题,为社会科学研究者和同学们在应对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形成、论文撰写与发表中遇到的困境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之道。

王宁老师首先强调了期刊学术论文发表的重要意义。对于学术共同体来说,学术论文发表意义在于为知识公地作出贡献,通过这一正式的知识传播制度,促进学术共同体成员相互交流、共同受益。正因如此,学术论文发表最重要的筛选标准就是能否为学术共同体提供一定的知识贡献。学术论文应将经验材料提炼为理论知识,能够为学术共同体提供一定的知识增量。


对于如何实现理论贡献的问题,王宁老师进一步提出了理论观念创新的三要素及其实践方式:对应存量知识的文献投入,对应经验世界的经验材料投入,以及创新思维的投入。具体来说,在文献投入方面,研究者应当始终在文献阅读过程中寻找理论内部或理论与现实之间的不连贯之处。为此王宁老师介绍了橱柜法、位移法、时距法等多种在文献梳理中获取创新点的方法技巧。在经验资料的有效投入方面,则要求研究者要带有理论的眼光走进现实,关注与现有理论存在张力的经验事实,并系统、全面、深入地收集经验资料。而创新思维的投入则是实现学术研究理论贡献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条件,需要研究者具备智力、知识、思维方式、性格、动机和环境等资源。


随后,王宁老师分别从学术共同体、期刊编辑的角度分享了论文写作中的外部评价标准。学术共同体的理想理论的标准注重术语表述的可理解性、简洁性、兼容性、创新性和刺激性,以促发更多的接力性研究。期刊编辑用以评价学术论文的标准同样强调理论的适用范围,同时也关注研究的原创性和潜在应用价值,这意味着一个较好的研究应当能够解答现实中存在着的实际问题,通过问答实际问题做出某种程度的累加性贡献,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从单一类型问题的解释延伸出去。关于如何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让自己的论文得到更多的关注,王宁老师也分别从标题的新颖性、摘要的概括力、引言的吸引力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在本次讲座的后半程,王宁老师详细探讨了实现理论贡献的具体路径。他将学术论文的知识贡献划分为累进性与革命性两种类型,并聚焦如何实现累进性知识贡献的问题,介绍了以“概念澄清”“理论描述性概念”“理论解释性概念”“因果机制”“使用条件”“寻找调节性变量”“新的情境”“非线性关系”“分类研究”“未预料后果”等为关键词的 16 种具体的策略性建议。在讲座的末尾,王宁老师指出“论文发表是创新惯习的结果”,这是一种可以培养的惯习,其形成过程既需研究者自己的探索,也是学术共同体的事业,研究者从学术共同体中获取养分,又以理论贡献的形式回馈于学术共同体。讲座结束后,王宁老师与师生们就“如何在学术论文中平衡吸引力与专业性的关系”“国内外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兼容性”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最后吴金海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简短总结,并再次向王宁老师的精彩报告致以感谢。


在本次讲座中,王宁老师以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深厚的理论储备给与会师生分享了关于社会科学研究如何发现作出知识贡献的机会,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理论贡献的诸多可操作性方案和策略。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对各个知识点通过经典案例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让与会者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贡献之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收获了在学术写作和发表中值得借鉴的诸多方法和工具。让我们期待本系列讲座即将举行的第三讲“质性研究中的理论构建问题”。


文字:左千弘、卢智立

审核:吴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