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院务公开  团委工作

实践路上,“社”想未来(一) ——2019年主题社会实践旅程第一弹

作者: 发布日期: 2019-08-07

炎炎夏日

暑气愈盛

背起行囊,一起去往向往的地方

结伴同行,共同开展全新的实践


随着暑假的到来,2019年主题社会实践也拉开帷幕。在本次主题社会实践中,社会发展学院共有186支队伍,他们利用暑假时间,以团队或者个人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作为第一批出发的实践队伍,三支实践队伍整装待发,随后纷纷前往计划已久的实践地点!经过三周的努力,第一批实践队伍的实践成果新鲜出炉啦!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各自都做了些什么吧!


(一)乡土建设学社2019年暑期支教夏令营

队伍成员:乡土建设学社2019年暑期支教志愿者团队

本次华东师范大学乡土建设学社“红色续梦二十六载”暑期支教夏令营实践活动共有山西沁县队、山西襄垣队、江西婺源队,云南队和江西上饶三清山队这五支支教队伍,他们分别前往江西上饶、江西婺源、山西沁县、山西襄垣,云南大理四个地方开展暑期支教夏令营社会实践活动。

乡土建设学社支教团队始终以“知行合一,塑造自我,城市反哺农村,探索城乡统筹发展之路”为宗旨,践行华师大“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并以自身行动,助力教育水平较落后地区学子健康成长。

上饶三清山八磜小学队

 630日,上饶三清山八磜小学队伍首先出发。志愿者们在忐忑与期待中开启了这次的旅程。等待着志愿者们的是王校长、陈校长和老师们,他们细致入微的关怀,热情真挚的招待,让志愿者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志愿者们在八磜小学门口合影

 71日,在志愿者的努力和校方的配合下,本次活动的开营仪式正式举行,在开营仪式过程当中,小朋友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一起升国旗奏唱国歌。随后,陈校长代表校方向志愿者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其次,队长和各个队员代表我校和社团表达了对同学们的关心,期待和祝愿。

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合影

在近一周多以来,志愿者们和小朋友变得更加了解,课堂也充满了欢乐。在这一周多的课上,老师们全身心地准备课程,同学们也尽情地享受着课堂。

老师和孩子们在上美术课


西沁县明德小学队

 73日,支教队伍从上海出发,历经20多小时的旅途,志愿者们到达了太原沁县,成功地和明德小学校长和团委书记接头。

明德小学校门

在开营仪式上,孩子们与支教老师第一次相遇,校长发言:“在这次的夏令营中,你们和大哥哥大姐姐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和思想。”随后志愿者上台自我介绍,并表达了他们对此次支教夏令营的期盼。

校长在开营仪式上发言

支教课程随即开始,这是孩子们与老师共同的课堂,志愿者们在参与过程中表示,不仅仅是他们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开阔视野,孩子们也一直在给他们展示独属于孩子的视野和想法。

课上认真听讲的孩子们

山西襄垣队

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山西襄垣队在72日正式出发前往支教地点。经过一天多的颠簸,志愿者们安全到达了学校。

志愿者们的合影

随后,志愿者和小朋友们一起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开营仪式。首先,王桥小学的田校长和团委郭书记分别致辞,表达了对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殷切希望和对志愿者开展这次活动的美好祝愿。

学校老师在开营仪式上致辞

接下来由队长作为代表,介绍了本次的暑期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活动主要以夏令营的形式开展,共开设绘画,手工,合唱,舞蹈等主题夏令营。夏令营以活动为主,辅之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志愿者们希望能在本次夏令营活动中,和小朋友们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二)八一精神——城市巨变中的1927记忆

队伍成员:梁梦婷 刘恬 盛雨婷

近代中国曲折的历史使得不同地区的城市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并且各自呈现出独特的城市特点。历史悠久的南昌市在近代历史进程中逐渐被打上了革命、英雄的城市烙印。19278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这一伟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八一精神”。在本次社会实践当中,梁梦婷实践队伍以“八一精神”为中心,参观相关纪念馆,查阅相关资料,并通过调查研究展现南昌起义前后南昌市城市形象的转变以及对丰富英雄城精神文化内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721号上午,梁梦婷实践队伍成员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其成立于1956年,下辖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旧居五处革命旧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实践成员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位于八一起义纪念馆园区内的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江西大旅社

聂荣臻办公室给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信


 721号下午,队伍成员参观了八一广场,其原名为人民广场,是南昌市乃至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位于南昌市东湖区。1977年,广场进行大整修,并改“人民广场”为“八一广场”。197918日,八一起义纪念塔落成,成为 “英雄城”南昌的标志性建筑。塔座正面镌刻“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碑文,东、南、西三面为反映武装起义的人物浮雕。塔身正面为铜胎鎏金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字样。塔顶由一支“汉阳造”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

矗立在八一广场上的八一起义纪念塔


接着,梁梦婷队伍成员又来到了八一公园。其位于南昌市中心的东湖之中。802年时,观察使韦丹首倡治湖、浚淤植柳,遂有“万柳堤”和“黄金堤”,诗人杜牧曾赞其为 “十顷平湖柳堤合”。公园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起名“八一公园”,更像是属于文人墨客的历史与属于革命的历史之间的碰撞。

八一公园内一景


此次社会实践让实践小组成员能够身临其境地重温八一精神, 体会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勇于拼搏、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八一精神,接受了伟大的八一精神的洗礼。


(三)振兴乡村,精准扶贫——“绿色+生态”

队伍成员:田雨萌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重大国家战略。2017年,农业部联合中农办、财政部等8部门联合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打造产地环境清洁、资源利用节约高效、绿色供给能力突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将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本次实践中,田雨萌实践队伍以“精准扶贫,振兴乡村”为主题,以“生态+绿色”为主要切入点,贯彻习主席所提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在华北地区展开试点调查。

首先,该实践队伍成员来到河北省一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地区的一生态果园,该小型果园是负责人自己创办,其规模虽然小,但是符合了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正在摘果子的果园负责人

随后,田雨萌实践队伍成员走访了这个贫困村。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之后,整个村子的环境都有了不小的改善,村内有专门的清理卫生人员,垃圾也有专门的负责人员每天下午进行清理。在与村民的交谈过程中,队伍成员发现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的满意程度很高。

该村落现在街道的景象

随后,该实践队伍又走访了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的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由于该公司规定,外来人员不能拍照,队伍成员只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询问,从而了解到:牧原以生猪养殖体系项目为载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拉动当地电力、物流运输、建筑建材、服务业等多方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项目建成后,其为当地提供约2500个就业岗位,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的问题,同时结合精准扶贫,通过土地流转、用工当地化、贫困户定向招聘等形式助推当地经济和群众收益的双向增长。同时,这种养殖模式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最后,田雨萌实践队伍来到当地的一葡萄小镇,在“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之后,村民到多地去参观考察,先试先行建起了大棚,在政府扶持之下,发展出了投入少、好管理、产量高、附加值高的大棚葡萄产业,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打造出了“产业+农村”的葡萄主题乡村旅游业,打造促进农民增收的好产业,形成“观光、采摘、休闲、科普”于一体的葡萄风情小镇游览区。做到了在绿色生态发展过程中,达到扶持贫困人口的良好效果。

大棚内景象

葡萄小镇指向标

在实践访谈过程中,当地村民都对这种发展模式赞不绝口。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也将更加到位,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也将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的提高。


本期社会实践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所有实践队伍的付出与努力,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的精彩展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