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院务公开  团委工作

实践路上,“社”想未来(二) ——2019年主题社会实践旅程第二弹

作者: 发布日期: 2019-08-09


转眼间,暑假已经过半,暑期社会实践在今年也展开新的篇章,精彩纷呈。

就让我们继续跟随实践的脚步,一起聆听最新一期实践队伍的实践心得吧!


市中心的“贫民窟”:三在里历史街区的现状调查

组员:林晓蝶、邱慧思、彭钰雯

 2019720日,小组成员林晓蝶、邱慧思、彭钰雯再次去到黄浦区静修路114弄三在里小区,对三在里建筑现状、居民生活、里弄公共空间进行田野观察和入户走访,了解三在里的总体面貌。

(三在里街区现状)

同时,小组成员在田野观察过程中选取了四名三在里的老住户,进行非结构式访谈,对三在里的建造以及变迁史和住户曾经以及现在的居住体验进行了解,以期了解三在里居民的生活诉求。

上海文庙是上海市5A级旅游景区,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悠久的历史使得其成为上海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三在里位于上海老城厢,地处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文庙西北角,其兴建于20世纪初期,拥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属于上海新式石库门弄堂。

(三在里居民住宅状况)

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三在里成为老上海里弄生活的代表,靠近文庙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历史文化价值更加深厚,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建筑历史使得三在里至今未经受大规模的拆建计划,且政府也无拆建意愿。三在里所在街区已被纳入上海市不改造街区,政府希望保留其传统上海里弄的历史性与传统性。小组成员即在这一背景下对三在里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期了解当地居民对这一政策的态度和居民的实际诉求。


液肿瘤住院患儿照顾者的院内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以上海市S儿童医院为例

组员:赵婉莉  朱思怡

20197月,赵婉莉实践队伍前往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科进行了实地探访,近距离接触了血液科的住院患儿及其照顾者。近年来,我国儿童的肿瘤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患儿照顾者也在长期的照料中逐渐产生生理、心理、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血液科的家庭而言,医院内部有着相对集中的资源和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所接触的群体也往往是医护人员、亲友伴侣、同辈群体等。那么这些院内有形无形的社会支持,也在各个层面给予患儿照顾者支持和勇气,在提升患儿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患儿的疾病照料中。

赵婉莉实践队伍在实地的探访和观察中发现,不同于我们日常快节奏的门诊诊疗,血液科内的医患关系更加亲密温柔,在进行常规医疗问询的同时,医生们也会关注患儿的家庭生活,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医生们也时常会跟患儿家庭开几个小玩笑,病区内充满了温馨的气氛。此外,不同的患儿家庭总是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每天的生活琐事,诉说着孩子的身体状况,也会很自然地分享最新信息、食物或生活用品,颇有过去邻里间生活的味道。而定时定点开放的阳光小屋更是给了孩子们学习互动的空间,也让照顾者们从繁重的照料生活中得以短暂的解放。每周,都会有来自社会不同领域的志愿者,他们或进入病房赠送玩具,或在阳光小屋陪伴孩子们玩耍,给这白色的院内生活增添了几分新鲜的气息和色彩。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域之中,除了基本的医疗团队、同辈群体外,患儿照顾者还有着怎样的院内社会支持?又存在哪些问题?这些不同维度的社会支持又是如何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这需要赵婉莉实践队伍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


 “高校大学生暑期支教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社会实践阶段性报告

小组成员:嵇雨晴 张金茗 占金枝 赵兰溪

嵇雨晴实践小组所在的支教队

73日抵达山西省一小学,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队伍到达的第二天学校举行了开营仪式,同学、老师、校长、志愿者及当地相关领导都参加了该活动。

在支教的两周里,志愿者们开设了地理、生物、数学等趣味课程,手工、舞蹈、合唱、绘画课程也使同学们乐在其中。718日的结营仪式上,志愿者组织小朋友们呈现了红歌合唱、手绘风筝走秀、手工作品展览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志愿者们和学生互动)

另一支本组成员所在的支教队伍在71-75日期间开展了行前培训,基本完成了前期课程与相关物资的准备。队伍在76日抵达福建省一小学,开始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队伍内部组织结构明确,秩序井然,课程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最终的闭营仪式在当地领导与家长的参与下,基于课程成果成功开展。


大哥哥大姐姐计划”暑期调研行

成员:朱思怡、张贵铭、谢亦鑫、常一琳

 “大哥哥大姐姐”计划是社会发展学院已经举办了10年的志愿项目,富有成效的同时,问题与困难并存,如志愿者管理比较松散、获得感不高等问题。

为此,张贵铭实践团队在暑期通过对志愿者的调查与反馈,寻找改进项目改进的方向点,以提高哥姐计划志愿者参与积极性和成就感,保障志愿者持续参与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该实践队伍已经完成了志愿者调查阶段,收集到将近70份问卷,对数十人进行针对性访谈,形成初步的研究报告,初步拟定好第十一季计划书。下一阶段,队伍成员将对小朋友的家长进行入户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有针对性地、从供需两方对“哥姐”计划进行改进。

调查过程中,让队伍成员感受最深的是志愿者在每一季“哥姐”计划开始前往往充满热情,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人,通过这次调研,队伍成员了解到作为志愿者需要知道自己需要承担多少的责任,并且在试着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的探索中,队伍成员可以找回“哥姐”计划的初心,让这个走过10年的计划,重新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