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实践路上,“社”想未来(三)——2019年主题社会实践旅程第三弹

作者: 发布日期: 2019-08-13


着眼现在,暑期实践精彩进行。

展望未来,更多旅途等着探索。

让我们继续跟随时间的脚步,一起聆听最新一期实践队伍的实践心得吧!


                  中新高校课堂案例教学体验

                                            ——探究影子资本在个体获得高等教育中的中介意义

队伍成员:徐天恒 舒悦 陈宁静 张文君

我国是世界教育大国,却还不是世界教育强国,在不断吸取国外教育优良方法的同时也面临着学生课堂参与自主性不足的问题。为探究在相近教育模式下国内外学生课堂参与度相去较远的原因,徐天恒实践小组选取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案例教学”模式为例,走进我国及世界教育强国——新加坡的高校课堂,通过田野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调查。

该小组分为两支实践队伍。其中一支于2019720日,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国内高校课堂案例体验,并对课堂内及所读专业涉及案例教学内容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

另一支队伍于2019723日抵达新加坡,同国内其它高校学生一同经历了为期十天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案例教学体验活动。本次案例课程教学涉及课堂中典型企业案例讲解及企业实训部分,小组成员在积极参与、聆听课程内容的同时也细心观察课堂中其他同学的表现。在起初两天的课堂互动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显得较为内敛,而后几天,慢慢形成了一个经常参与课堂互动的“小团体”,而剩下的大部分学生则安于扮演“沉默的大多数”的角色;企业实训中更是因无人志愿参与表现,而致使课堂气氛略显尴尬。

老师在进行案例内容讲解

小组成员同访学团队其它成员合照

在初步文献整理过程中本小组发现,个体长期所处的文化环境就似影子一般影响作用着个体的行为表现,而为探究这种影子文化对于个体的具体影响,小组成员同新加坡同行的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老师及在读学生进行了交流。

本次实践进行到现在,通过实地观察与访谈,可以初步得到,我国传统主流文化影响下的教育环境与制度变迁同国家教育建设背景共同构成了伴随个体在获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影子资本。


暑期国际志愿者泰国英语教学项目

队伍成员:侯文正

 714日,侯文正小组实践成员到达曼谷,次日转车到华欣开始了泰国志愿者的行程。本次志愿者活动是通过International Volunteer HQ IVHQ国际志愿者组织)与当地志愿者组织Green Lion进行对接。

该小组所在志愿者营地位于华欣比较偏僻的农村,距离所支教的学校很近。来到营地后首先进行的是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负责人为实践成员介绍泰国的文化与志愿者的相关要求。

欢迎仪式上志愿者和当地儿童合照

该实践小组所支教的学校是一所位于华欣地区山村的一所学校,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不等,共有大约350名学生。在三周的支教时间里,实践成员对学校以及学生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

当地学生正在用餐

在为期三周的志愿者项目中,实践队伍成员主要是面向一年级、四年级的学生,教授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目的是培养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志愿者们会进行合作与讨论,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来增进学生的兴趣以及对于课堂的互动,每节课都能够十分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并渐渐地也与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实践成员与当地其它志愿者和学生合影

最后,实践队伍成员为孩子们准备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明信片,并为他们写下了美好的祝福,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之力来增进中国与泰国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使更多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上海私立暑托班的现状

                    ——Q教育机构为例

队伍成员:朱思怡

晚托班,产生的原因是替工作繁忙的家长承担照顾孩子的任务,最初是学校设立的,具有公益性。暑托班,是晚托班在暑期的延伸,相对于晚托,暑托班对学生的授课更有针对性,可以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表。而相较于以前,选择教育辅导机构大多由于家长工作繁重或者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目前许多家长自身拥有重点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学习,然其还是选择将孩子交给教育机构。

为了探究这个现象转变的原因,朱思怡小组实践成员利用暑假时间,在Q教育机构做兼职老师,对该暑托班进行参与式观察。在实践中,大家发现,教育市场化、专业化以及学校教育倡导的“快乐教学”理念和沉重的升学压力之间的矛盾,是这些家长选择将孩子交与暑托班的原因。

在实践中,实践成员发现,尽管课业负担重,然而在孩子身上并没有感受到学业压力,他们将暑托班视为结交朋友、嬉戏的场所。与此同时,机构负责人给暑托班老师极低的工资,影响老师的工作激情,在对学生纪律的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此外,虽机构对外宣称老师均为名校的在职老师,但除极个别老师外,其余老师并非名校的在职教师,机构实际运营状况,并不能满足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期望。

通过实践,该实践小组成员感受到,虽然晚托班、暑托班兴起之初是为了分担家长照看孩子的责任,但是在市场化背景下,其已经沦为赚钱的工具。其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为卖点,以名校老师、名校内部学习资料为手段证明自身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惜降低教学质量以节约办学成本。


小产权房存在合理性探究

                   ——以上海市YQ小区为例

队伍成员:朱思怡 李贤妃 江 薇 祖丽皮亚

小产权房市场曾在上个世纪位于合法边缘而获得高速发展,而本世纪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调整,小产权房市场被规定为违法,但实际操作中市场依然存在,其背后体现了“以房兴镇”政策遗留问题以及居民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小产权房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探究小产权房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合理性,朱思怡实践队伍来到了上海市YQ小区,对小产权房购买者、小产权房租住者、房产中介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拆迁办工作人员等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该小区内部环境

 Q小区位于SY镇,建成年代为1997-2008年,是普通住宅,板楼、砖混结构,仅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小区正对面便是镇政府,附近有一个小型的商业步行街和一所小学,临街的街道上开了不少餐饮店、水果店、小卖部,与Q小区紧临的是S村(共有五村),S村区域的店面为清一色的房产中介。

小区周围的中介公司

据调研得知,Y镇小产权房市场是镇政府“以房兴镇”的产物,而拆迁安置户是Y镇小产权房的主要购买者。同时,居民老龄化、居民户口落实问题以及房屋老化问题是Y镇小产权房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践,小组成员认为,小产权房的买卖虽然不被法律所允许,但其存在有其合理之处,并解决了部分人口的住房问题,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小产权房,终有一天会淡出历史的舞台。


从无到多:70一代的住房史

队伍成员:彭钰雯、林晓蝶、邱慧思

该实践小组成员分别在云南、四川、福建多地展开口述史访谈。70一代,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们经历了住房国有到住房私有的体制转变,从公房到私房过度的一代人。70一代从原来的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寸房,到后来拥有多样的房产,他们的住房经历有着划时代的转变。实践小组成员希望通过口述史访谈,了解改革开放后,住房社会的变迁历史。

 70一代的父辈,大部分一辈子都没有一平方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年轻时期,他们受体制和物质的限制,没有办法拥有自己的房子;在老年时期,他们又很难有经济能力去负担一套房子,他们是极度稳定的一代。70年左右一代人的住房变迁虽然也长期跟随单位的步伐而变动,但他们中年之后的住房变动却与父辈千差万别。

在访谈过程中,实践小组成员了解到,几位被访者在结婚前都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平米的房产,要么与父母同住,要么居住在单位宿舍,缺乏选择住宿的机会。到后来物质稍微丰富的时期,部分职工可以享受单位带来的购房机会。再到中国房市逐步放开,国家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后,70一代在房屋产权上获得了空前的自由,房屋的选择也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