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的夏日
我们稍作休息
养精蓄锐后
当继续前行
归来之时
硕果累累
新学期的脚步临近,社会实践的旅程也即将返航,让我们来抓住假期的尾巴,一起聆听着最后一期的精彩故事吧!
双城记忆
——以香港电影为例
实践小组成员:姜昱竹 刘明谦
2019年7月,姜昱竹实践小组前往上海电影博物馆进行参观。对上海电影的历史、影星的发展、电影制作技术的改良、影视内容的丰富等方面加以全面性了解。同时,小组成员在参观资料馆时对3位游客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游客对上海电影的看法。此外,小组成员选取《马路天使》、《夜·上海》等上海电影观看欣赏,试图对不同时代上海电影进行对比观察。

参观上海电影博物馆
2019年8月,小组成员前往香港电影资料馆,了解了香港电影资料馆的建设意义、影片制作方法以及香港电影的发展历程,并聆听解说员的讲解,进行访谈,深入体会“影人”对香港电影的看法。此外,小组成员前往多处香港电影取景地,与相关片中场景对比观看,进一步体会到电影作为影视资料,对城市发展变化的重要记录意义。

香港电影资料馆展览
在两城电影的观看中,我们发现香港电影中包含了众多上海元素。上海与香港无论在城市发展还是经济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相通之处,电影上的发展关联也不容小觑。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地理位置并不临近的两地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为何香港电影中包含众多上海情愫?这些电影体现出了怎样的两城故事?小组成员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互联网+”时代县级图书馆公共文化资源利用
——关于南昌县图书馆服务提供现状的调研
实践小组成员:梅子怡
拥有充足的资源是图书馆发展和提供服务的重要条件,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众是否能够较好地享受公共资源分配。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目前我国已逐步迈入信息科技时代,数字图书馆也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也逐渐广为人知。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下,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新兴媒体技术的推广吸引了本支实践队伍的关注。

博看朗读亭
梅子怡组本次调研自2019年7月25日始,至8月16日结束。在为期二十天的调研中,调研小组针对县级图书馆公共文化资源管理及利用现状展开了调查。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以及实践的便捷性,实践小组将地处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的县级图书馆作为本次调研的主要实践地。
南昌县图书馆1986年3月从南昌县文化馆分离出来,正式独立办公对外开放。馆址几经变迁,现位于澄湖北大道579号,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同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为全县读者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经梅子怡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南昌县图书馆有阅览坐席267个,计算机65台,宽带接入10兆光纤,目前选ILASⅢ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图书馆数字化工作的主要成果是为用户提供了类型丰富的资源以及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如电子阅览室、博看朗读亭、资源服务宝等。但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前来的读者进行访谈后梅子怡也发现,县图书馆资源尤其是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情况不尽人意。

电子阅览室
本次调研发现并梳理总结了公共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论文形成后,调研成果将用于帮助南昌县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推广,优化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现状,为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助力。
成为“新城人”:经济适用房住户的城市生活
队伍成员:彭钰雯 林晓蝶 邱慧思
经济适用房旨在以个人与政府按出资比例共同拥有房屋产权的形式为城市居住、经济条件尚难购买商品房的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上海市经济适用房建设自2009年起加速,目前形成了浦江基地等多处位于城郊、远郊的经济适用房基地。
作为福利保障住房的经济适用房,一方面,为多数家庭带来了居住条件的跃升,居民搬离老旧狭小的原住地,在家庭空间上享有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经适房多位于城郊,而住户迁居前多居住市区,搬迁前后邻里、社区和居住地段都发生变化。

小区环境
那么,经济适用房的福利性居住是否能够体现在住户的日常生活中,住户的居住模式反映了怎样的住房选择?在此基础上,邱慧思实践小组来到上海市一保障性住房基地PJ小区,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访谈的方式了解经济适用房住户的城市生活。

社区活动:沪剧沙龙
PJ小区是所在的保障性住房基地中体量最大的小区,以经济适用房住户为主,存在少量动迁房和廉租房。自2013年筹备后,现有住房三千余套,居民入住率在60%。
通过实践,实践小组成员发现PJ小区存在住户老龄化、社区支持较弱等问题。老年群体构成PJ小区的主要住户,这一现象背后是其家庭成员的住房“理性”选择,即在主干家庭中为减轻原有的居住压力,年轻人留在市区,老年人“分流”成为“新城人”,经济房成为老年人的养老去处。而在实际生活中,“新城人”得到的家庭支持和社区支持减少,都市生活中的焦虑、孤独的精神状态显现其中。
本期社会实践分享到此结束,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也告一段落,感谢所有实践队伍的付出与努力,让我们一起期待大家以后的精彩展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