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下午14:00,华东师范大学第十五届“宏辞论道”研究生辩论赛决赛于闵行校区黄玲玲楼202报告厅准时举行。由我院赖慧婷、王梦圆、陈诺、蒙丽娟组成的“社里说的全队”,代表社会发展学院迎战“三院联合辩论队”。
赛事回顾
辩题:对于青年来说,“我想做怎样的人”/“我不想做怎样的人”更重要。
正方:对于青年来说,“我想做怎样的人”更重要。
反方:对于青年来说,“我不想做怎样的人”更重要。
我院持正方观点,与对方辩论队展开激烈辩论。
此次决赛采用新赛制,设置了“起”、“承”、“转”、“合”共四个环节,分别对应了陈词环节、质询环节、对辩环节与总结环节。
陈词环节中,我方一辩赖慧婷首先引用了国务院官方文件中对青年人的要求,提出了正反双方论点之间的分野,“我想做怎样的人”具有目标导向性,而“我不想做怎样的人”则是一种问题导向的观念。基于这种区分,她引用了袁隆平、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开宗明义,提出了我方的中心观点:第一,青年思考“我想做怎样的人”,有助于在不确定性社会中描摹正确的目标,从而找到意义感;第二,“我想做怎样的人”的思维提供了一种优势视角,更能促进青年积极尝试,实现自我发展。第三,有“我想做怎样的人”的确切理想的青年群体更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在转场中,面对反方的陈词与疑问,我方二辩王梦圆进一步对正反双方的议题进行区分,结合中共二十大新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基于国家与青年个体两个层面,全面阐明了“我想”的深刻意义。开篇陈词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正反双方各自旁征博引,成功调动起全场观众们的情绪。
随之而来的质询环节逐渐将比赛推向了高潮,在该环节中,我方攻辩手保持沉着冷静,在质询和拆解中始终条理清晰,层层攻破对方的逻辑漏洞,让正方观点进一步站稳脚跟。我方攻辩手王梦圆率先向反方发问,结合升学、工作等现实案例,提出“底线的高低源于设定目标的高低”、“排除法式的思想终是需要目标来指引”的观点。面对对方攻辩手以“网络暴力”等为例子的质疑,三辩手陈诺不甘示弱,细致地拆解了对方的疑点,全面回应了对方抛出的有关“底线”的系列问题,并进一步强调了“我想”的重要性。正如一辩手赖慧婷在质询小结中总结道:在大部分青年人生目标尚不清晰的情况下,“我想做怎样的人”更有益于青年去解决现实问题,帮助他们确认人生价值,并且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对辩环节让赛况更是达到了空前的激烈,正方两方辩手皆使尽浑身解数,各据一势,不相上下。以“五四青年”与“新中国崛起之路”为论据,我方辩手陈诺围绕辩题进行了精彩绝伦的对辩。我方坚定认为,五四青年之所以做出突出贡献,是因为他们拥有自己的崇高理想,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社会。因而新时代青年在追求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也需要根据其所想来不断尝试,用正向的目标引导自己的行为。不论是从目标本身的必要性来看,还是从国家对新青年发展的需求上来说,“我想做怎样的人”更具有时代意义与价值。
最后,双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我方蒙丽娟全面总结了场上存在交锋的系列问题,她以行为学家劳特利奇的名言——“人并不是为了活着而努力,而是为了努力而活着”,进一步阐明我方观点:第一,在不确定性时代下,坚持“我想做怎样的人”,更能帮助青年拥有确切的目标,而这种目标能带来的意义感,正是当代青年所普遍缺乏的。第二,在青年的具体实践上,“我想做怎样的人”这一思维更有利于尝试,帮助青年发掘优势点与闪光点,从而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在团体赛、表演赛与个人赛相继结束后,来到了最终的总结评价环节。评委老师肯定了双方辩手的辩论能力,对各方论点与场上的遗留问题进行梳理,也指出了双方辩手在该辩题中有所忽略的攻防要点。最后,经过三位评委老师与在场观众的综合打分,“社里说的全队”夺得了第十五届“宏辞论道”辩论赛决赛的最终胜利!
用“我想”描绘方向,书写前程的乐章。此次夺冠对于辛勤备战的“社里说的全队”来说,也是对“我想”思维的坚持。这是“故事”最好的结局,也是属于她们的值得!
文案|王嘉怡
图片|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