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2020届社会学专业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汇报会简讯

作者: 发布日期: 2020-06-29

  2020626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2020届社会学专业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汇报会如期举行。汇报会由社会学系副系主任姚泽麟老师主持。虽然正值端午假期,社会学系主任刘拥华老师和40余位同学依然参与了此次活动。受此次疫情影响,汇报会通过腾讯会议举行。



汇报会共有5位同学报告他们的毕业论文及其研究过程。

何建桦的毕业论文将北川地震灾区青年与部分非亲历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灾区震后经历与国家社会的救灾活动来分析灾难记忆如何形成并影响亲历者的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通过震后十年亲历者个人经历和政府主导的灾后重建、媒体的持续关注和社会支持来分析个人记忆如何在集体记忆的裂隙中修订和存续。

邱慧思的毕业论文以民国时期医生期待的病人角色为主题,通过对该时期历史材料的质性分析,考察医生如何通过其对病人角色的期待重构医病关系。她以病家择医时的信仰、治疗阶段的服从与耐心、明白医学局限不在病愈这三类特质,分析病人角色塑造时的冲突和矛盾,认为这一过程在于塑造一种的新式病人伦理。

钟楠的论文则聚焦一个较为小众的性少数群体慕残女性,从以往“性化”的研究取向转向更加社会化的取向,以情境、关系、意义、情感等作为基本的叙事框架展开对类型化的慕残女性的分析。不过,钟楠着重分享了自己做研究的过程与逻辑,在医学英文文献的整理、对边缘群体的关怀、故事社会学的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十分具有反思性和启发性的观点。

彭钰雯的毕业论文从身边寻找研究对象,对中专师范毕业的乡村教师展开调研,通过参照群体理论进行分析,对这一群体进行访谈发现,乡村教师的离职率并不高,驳斥了以往的待遇低导致乡村教师流失的观点。在分享中,彭钰雯结合自己毕业论文分享了论文选题的心路历程和研究方法设计的反思,给了与会同学诸多启发。

宋骁的毕业论文则讨论了传统社会学定量研究的缺陷以及应用误区,指出了机器学习方法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因此能对传统定量分析方法作出补充。他亦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验证了自己的观点。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汇报会作为“览博里工作坊”的一个分支活动,即是社会学系积极创建国家级一流社会学本科专业的系列举措之一。该汇报会将每年举办一次,旨在展示社会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优秀研究,并为低年级本科生提供一定的示范作用。为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社会学系已经或即将推出多种举措、举办多项系列活动(包括沪江群学工作坊、沪江群学系列讲座、学术午餐会、社会学专业优秀学年论文汇报会、社会学专业优秀硕士论文汇报会等),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