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院务公开  团委工作

观影会“切切乐——与身体抗争的过程”圆满结束

作者: 发布日期: 2017-03-29

3月26日中午13点在法商楼,纪录片观影会正式开始。纪录片的主人公karen 为大家做了纪录片的拍摄背景,并介绍了不远万里前来的纪录片导演以及摄影师,以及担任karen主治医生的赵烨德。除了主创人员和社发院的小伙伴们,来参加这次纪录片观影会的还有来自沪上其他高校的同学。纪录片时长近14分钟,分为三个章节,讲述了一次平胸手术的前前后后。

纪录片放映之后,是主创人员与同学们的交流分享时间。

首先,Karen分享了自己做手术的心情:“手术又放松又兴奋,进手术室的前一秒我要不是打了镇静剂我说不定会高兴得飞起来。我之所以做到如此轻松,是因为信任,对我们的医生和医护人员百分百的信任”。

 

 主创karen

之后是专家分享,进行分享的是我们的主刀医生,赵博。赵博通过描述自己的从医之路,为我们展现了一段“跨性别手术”的生长史。他谈到,自己还是个博士时,就自寻老师从事“易性整容”这一条路。他从92年9月份接触到第一个性器官互换时,先是惊讶,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做了性器官互换——两个跨性别,一个跨男,一个跨女,互换性腺。虽然国内媒体还未报道,但是在英国媒体和美国媒体报道了中国的跨性别手术后,每天厚厚的信纸从全国各地寄来前来咨询。“很多人写信来做手术——真的有这样的病人存在,而且是这么多人”,从那时起,就坚定了为这一群体服务的决心。

 赵博士在分享

Karen就跨性别的去病理化分享了自己的视角:“为什么简单的说跨性别是病不是病都是片面的?主要想详述一个问题:公益界,都在讨论同性恋去病理化的历史脉络,以及我们现在也在跟风式的、摇旗呐喊,跨性别,去病理化。……单单一个学科,内部的逻辑多事非常多的,互相有机联系的。但是当我们社会上在讨论某个东西是病不是病,不同的社会影响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其实并没有医学训练的背景。……因此我认为这得具体从哪个学科或哪个角度去强调这件事情。同时,一个病对患者、医生、吃瓜群众的立场上看都是不同的。总之,在哪一个领域,就应该用哪个领域的思维去看问题。这是我的观点。”

同学们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目前的疑惑向剧组人员和赵博继续提问

在活动尾声时,Karen给在场的大家发了一张卡片,就“你有胸吗?”“你喜不喜欢你的胸吗?”“为什么?”这三个问题向前来参与活动的同学征集自己的意见。

倘若你问这个胸是专指女性吗?Karen :“全凭你来定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