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当时,逐梦我先行。每一个大学生不仅仅是要以习得书本知识为宗旨,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社会发展学院将社会作为大学生学习的另一个课堂,鼓励学生以所学服务社会,在服务中习得更多的知识。2015年,社会发展学院共有8支队伍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或以上海市为中心,或走进城市,或深入农村,努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释并尝试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并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乡土建设学社赴乡村支教
社会发展学院指导下的乡土建设学社是一个公益性的五星级学生社团,每年暑假,学社队员都会奔赴一些偏远地区对乡村学校进行暑期支教活动。今年,乡土建设学社组织30多名同学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民和乡龙宿小学、山西省汾阳市峪道河镇圪垛小学和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怒溪镇河口村河口完小三所小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30多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院系:有的擅长音乐,有的专攻美术,有的精于数学。队员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尽心尽力帮助那些孩子们,使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到更多的知识。除了传授知识,队员还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并向他们讲述着城市里的种种,开拓孩子们的眼界。

(图为队员和孩子们一起跳大绳)

(图为队员和孩子们合影)
支教只有十五天,队员们虽然不能影响孩子们太多,只能在这些珍贵难忘的日子里,给他们丰富多彩的课程,尽心陪伴,尽力分享和倾听。愿在彼此重叠的短暂时光,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求实创造,为人师表”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校训,社会发展学院乡土建设学社以服务于偏远山区孩子为主要任务,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支教经验,努力为那些孩子传授更多的知识,并希望能够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一些弥足珍贵的经历,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图为贵州支教队伍志愿者合影)
希望旅程服务学习夏令营
2015年7月,第三届 “希望旅程”上海服务学习夏令营启动,有90多名香港理工大学师生和40多名社会发展学院师生参与到本次营会中,设计并带领营会课程,为370多名吴泾儿童青少年和江苏盐城红十字孤儿学校的孩子提供成长性和支持性服务。通过不同课程,向孩子们传达「有能力」(competencies)、「有盼望」(aspiration)及「有抗逆」(resilience)的讯息,促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儿童青少年实现文化沟通和交流,拓宽儿童青少年的视野,增进其全面成长。

(图为分组后志愿者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

(图为小朋友们和志愿者们合影)
本次活动是教育部沪港合作项目,属于教育部“万人计划”项目,旨在促进沪港交流,推动青少年身、心、灵、社全面健康发展,在为期7天的服务学习中,大学生身体力行地为370名小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程内容和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将服务学习的宗旨融入课堂授课和多元活动过程,让孩子们在其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调研上海城市运行的基础
城市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城市中组织的协调与发展,城市组织是城市运行的基础,现代城市组织主要有: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第三方组织,通过选取这四类组织的代表:康健街道(政府派出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普拉达时装商业(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海星之家社工师事务所,2015年暑假,社会发展学院的一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通过实习的方式进入其中进行学习、调研,以掌握这些组织的职能,以及在城市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他们来到康健街道,全程参与了街道的选举过程中,了解选举的流程和监督工作以及上海市基层街道、镇实行的“6+2”创新改革,充分认识到街道是联系群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居民自治起着监督和负责的功能,保证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图为居委会在判定、计算选票)
他们来到医院的社会发展部实习,了解了医院的部门行政编制情况,并对医院这样的社会单位的职能进行定位探索,了解各部门的职能及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上海市基层街道、镇实行“6+2”改革还是医院实习情况对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进行定位探索,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改革创新的探索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我们大学生所不可或缺的,在社会实践中习得社会知识只是一部分,努力探索、追求创新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
探究上海医院“挂号难”问题
上海地区的三甲医院集聚了优质的医疗资源,“挂号难”问题尤为明显。社会发展学院的一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挂号难”现象的形成原因,侧重于探究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行为选择与其之间的关系。
7月16日,暑期实践小组成员赵皓玥和张荣瑾首先来到上海市仁济医院西院发放问卷。他们首先亮明身份并说明我们此行的目的,得到了医院相关人员和部门的知情同意后开始了正式的实践活动,他们采取了“我们读问题-受访者回答-我们勾选的”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一边做问卷一边与被访者交流,这样比受访者直接填问卷更难了解到更多的信息。然后,他们又来到了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发放了100份问卷,扩大样本量,为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采取参与观察的方式了解三甲医院的挂号问题。

(图为赵皓玥同学在进行问卷访谈)
医疗问题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的社会实践队伍依托社会实践基地、校友资源、校地共建关系等既有基层平台,积极回应热点问题,开展医疗卫生社会实践调查,切实增强社会实践实效。
探索豫西北地区槐树信仰与移民记忆
“探索豫西北地区的槐树信仰与移民记忆”实践队伍利用暑假深入乡村进行田野调查,通过了解当地村民的移民记忆,亲身参与到其祭祀仪式中去了解其槐树信仰的实质,探求二者间的关系,最终验证研究假设。
为了确定平顶爻村甚至本地区的移民历史及信仰传统,队长王斐然同学专程前往了焦作市和修武县图书馆查找地方志和其他历史文献,在焦作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库中查到的这本1986年的《修武县志》(如图)相对全面地记载了修武地区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及各种人物和大事,包括其行政区划及编制所属的变化对于该地的信仰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响。除此之外,她还专门翻阅了当地的曲艺和风俗部分,试图通过民间流行的曲艺及婚丧嫁娶形式来与其迁出地和当地主流形式进行对比以得出一些结论,并且在尝试与焦作市地方志办公室进行联络的同时更多地通过其他途径,例如更多村子的田野口述等来寻找线索。

(图为当地文献资料)

(图为平顶爻村的房屋和那棵村中央的千年古槐)
走进乡村,探究民俗文化一直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来到西北地区的村子里亲身实地参与祭祀,试图了解其槐树信仰的实质,并利用其专业关系,探究二者的关系,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精神。
调研来沪青少年社区服务模式
为了查清来沪青少年社区服务的现状,分析优势与不足,理清来沪青少年社区服务历史发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用于模式形成与完善,“来沪青少年社区服务模式探索”社会实践队伍在广泛调研和文献查阅基础上,结合指导老师意见与专业知识,探索适用于来沪青少年的社区服务模式。

(图为七彩小屋里的心愿墙)
队员们来到三林镇新市民生活馆实地考察七彩小屋,并访谈了多名该地居民,访谈涉及了该地区的青少年,家长以及周边居民。了解到所提供的社区服务多样,并且他们与社工机构合作,让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并且开设讲座来让孩子们懂得一定的安全知识。并且还低价出售奶粉、衣物,让来沪的孩子们听过比较低廉的价格来改善生活。但是与本地户籍的青少年相比,来沪青少年所能享受到的社区服务还是有限的。改变制度固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到,但是社区服务的模式和质量却比较容易达到。希望能够多重视这些来沪青少年的需求,在现有的社区模式的基础上更完善,让孩子们在异乡也不孤独。
来沪青少年作为一个青少年群体,本该与上海本地青少年享有共同的资源,可是在现有的体制下他们的很多权益得不到足够的保障,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的实践队伍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致力于探索一种社区服务模式,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注网络时代的消费行为

(图为车内安装了打车软件的手机)
2015年的上半年,“专车”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我们不禁发问:专车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是如何形成并在全国各大城市风靡起来的?为了探究这个问题,艾美伶所在小组试图对于以上问题在怀特市场形成理论的框架下予以一个消费社会学维度上面的解释。小组三名成员分别在上海市、抚顺市两地,通过定性的实证研究,探寻这一现象是如何折射出转型的中国社会之中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之中市场同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和矛盾。通过研究,小组发现这种服务方式虽然较传统的出租汽车的价格稍高一些,然而,由于其“定制化”的服务方式和其获得的便捷性而深受一线城市之中很多人士(主要是商务人士和学生)的欢迎。社会在发展,乘车打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社会实践队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我们的社会实践队伍以消费社会学的视角来解析专车市场与协同消费,并努力在实践中去探索去论证,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调查黄梅戏的发展现状
“行走中国 激扬青春”大学生三下乡行动暑期社会实践队伍通过暑假时间走入乡镇,走进人民群众,联系相关单位,并通过发放传单、召开宣讲会等方式宣传戏曲文化知识,发放调查问卷研究黄梅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或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卫生、社会、法律方面的帮助。
安徽中国黄梅戏艺术中心坐落在安庆市迎江区菱湖公园湖畔,毗邻的就是中国黄梅戏博物馆。队伍成员来参观时,不巧碰上今年9月份即将举办黄梅戏艺术节,因此大部分的场馆都在进行维修工作,不过这并没有消减他们寻访黄梅戏艺术的热情。

(图为黄梅戏艺术中心)
参观完博物馆和艺术中心后,他们来到菱湖公园,并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市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人们对黄梅戏艺术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也增添了黄梅戏艺术节的热度。他们还遇到了一群戏曲爱好者在公园内表演,他们正是一群黄梅戏的民间继承者,配合着中西各种乐器,他们不仅仅演唱黄梅戏,还会结合其他的音乐形式进行改编,创造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传统戏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我们的实践队伍将目光放在了传统戏曲——黄梅戏上,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结语
实践出真知。社会发展学院的各社会实践团队行走在自己梦想的路上,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体魄;在学习中服务,在服务中学习,投身于社会这个大课堂;在社会中引领风尚,促进社会发展。或许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因经验不足表现得不是十分完美,但是,青春正当时,逐梦我先行!趁青春年少,社会发展学院的学子走出象牙塔,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不断的积累经验,学习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真正了解外面的社会,开拓自己的眼界,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社会发展学院的学子们,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