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服务社会收获成长,立足专业开创未来

作者: 发布日期: 2015-10-26

20151021日下午,由我校社会工作系主办的首届社会工作学生实习成果展示会暨实习表彰会”在闵行校区一教111教室顺利举行。研究生院徐斌艳副院长、社会发展学院黄燕副书记、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李坤老师、社会工作系主任黄晨熹教授、副系主任安秋玲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傅丽丽主任、上海闵行区吴泾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经理肖庆以及社会工作系师生共10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社会工作实训中心郭娟老师主持。

社会工作系主任黄晨熹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他对学校、学院和实习机构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实习是社会工作凸显专业性的核心教学内容。本次会议既是对学生实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校内外督导工作的考核,希望大家能够在实习中“出精品”,希望实习汇报能让上台发表者有所反思,让台下聆听者有所收获。研究生院副院长徐斌艳教授强调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助人自助价值理念,并回忆自己求学时在德国福利院的体验,对社会工作专业团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赏,并表达了学校对社会工作专业在实务教学和相关研究上的支持和期待。

5个研究生实习小组和5个本科生实习小组分别在大会上汇报,内容涉及医务、老年、社区、流动人口、社会工作管理等。社会工作系老师赵鑫、柴定红、李希希和王海萍以及两位机构督导一起担任评委。评委老师们从社会工作价值、理论、方法技巧以及实习对学生个人成长作用等方面对各小组的汇报提出了问题和建议,各小组进行了回应。

经过评委会认真评议,最后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分别评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两项。其中研究生组蔡丽元等同学组成的上海市第一福利院实习小组荣获一等奖,引进日本的“回想法”,通过引导老人们回忆不同年代的电影、节日传统、走过的足迹等主题,同时整合音乐小组、读报小组等形式,帮助老年人在整合生命历程的同时,提升自我价值感、自信心和幸福感,并从专业角度进行“回想法”的本土化探索。王娜等同学组成的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实习小组获得本科生组一等奖,他们组成了一个亲子关系主题成长小组,旨在通过提升患儿家庭亲子互动质量,并提升患儿社会交往能力,其间渗透着同理心、情绪管理等专业元素,获得了患儿及家长的认可。同在上海市第一福利院开展实习的杨茜等同学大胆尝试实务难度相对较高的个案工作,在向福利院工作人员打听以及认真走访每位老人卧室,对老人的需求进行预估后,对一位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老人进行个案辅导,老人的变化令每个人感到欣慰;此外,他们还根据老人的需求和兴趣,陪伴老人共同种植绿色植物,以此为载体进一步和老人交流,改善老人的认知和情绪,这一创新细节也博得了在场师生的赞赏。

最后,傅丽丽主任作为机构督导代表发言,她强调了社工实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三个能力:建立关系、应对复杂问题和随机应变能力,并再次重申了督导应该担负起“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安秋玲副教授和何姗姗博士则强调教师到“到现场”和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大家要坚守专业的理念和方向,维护专业权利,在不断地摸索中形成良性的实习系统机制。

首届社会工作实务展示会暨实习表彰会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学生对专业实习的总结和反思,推动学生自我成长、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意在加强教师、学生、督导在实务教学上的联系,共同推进社会工作实务教学;进一步梳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学过程,推动实习教学活动的专业化和品牌化,以期从实务教学上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