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服务学习之生命教育第20场暨求职起航月第3期活动:谈原生家庭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作者: 发布日期: 2015-11-19

2015年11月18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和服务学习研究中心(筹)在法商北楼525举办了第20场生命教育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李希希老师主讲。工作坊持续两个小时,参加人数共16人。

下午两点,工作坊正式开始。活动开始前希希老师先让同学们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以及对本次活动的期待。同学们普遍表示一方面是对希希老师的讲课风格以及人格魅力早有耳闻,都很期待感受一下希希老师活泼、具有感染力的讲课风格。另一方面,也想通过本次活动能为在个人选择和父母期待间找到平衡得到一些启发。

首先,希希老师问大家对工作有什么看法。就这个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谈了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希希老师就同学们的回应,追问同学们是否清楚如果要从事自己心仪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以及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样的选择。通过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同学们慢慢地去理清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且试着去洞察自身所具备的能力。

然后,希希老师又问大家工作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可能对有的人来说,工作就意味着谋生的手段; 对有的人来说是自我实现的一个平台。对工作的需求不同,可能对好工作的界定也就不一样。因此,希希老师想要告诉大家,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从工作中获取什么,然后才能去确定对你来说所谓的好工作,而不是让别人去界定所谓的好工作。因此,要想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需要我们去了解多层次的生涯规划体系,当我们能够认真的对生涯体系中的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后,我们将会更加清楚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的真实想法。

接着,希希老师让大家进行了一个职业探索的游戏。每个同学把老师给的所有职业按照“不会从事、有些犹豫、会从事”这三这种类别分开来。然后两两分组就“不会选择“的这一项的所有职业去互相询问不会选择的原因。从同学们的分享来看,同学们之所以不选择某项职业大多是因为能力不够、觉得枯燥无意义、不感兴趣、社会认同度低等。经过提问、筛选,每位同学最终选出一个最想从事的职业,不考虑目前的能力限制,只是单纯的出于内心深处的喜欢。

在最后一个环节,就每位同学最终选择的职业,两两配对,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个扮演应聘者,一个扮演面试官。面试官要提出三个问题,并且最终决定是否录用求职者。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能够让同学们更加清楚自己与职业目标的差距,以及要想求职成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希希老师建议大家,如果想要更加清楚地知道所想从事的职业有哪些能力要求,我们可以去寻找该职业的从业者,然后询问三个问题:一天的生活、最大的成就感以及你认为我需要做哪些准备。通过了解这些问题,我们会对该职业的工作状态以及需求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希希老师告诉大家,如果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业理想,但是与父母的期待无法达成一致的话,沟通在这里是异常重要的。通过沟通能够让我们对父母期待背后的信息有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二者之间差别。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进一步洞悉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也学习了与父母就职业选择进行沟通的技能,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了很多诸多启迪。生命教育工作坊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去探寻和体验自己的生命力,在老师的认真引导和同学们的积极互动下,能帮助学生对生命更加负责任,更加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