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上海市首届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博士后论坛在我校召开

作者: 发布日期: 2015-12-16

121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承办的上海市首届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博士后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开幕。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社科院以及我校社会发展学院、政治系、历史系、商学院的30余名博士、博士后参加了会议。

学校统战部副部长、社会发展学院民俗研究所安俭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安俭教授在讲话中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结合自己在华师大求学的经历回顾了我校博士后工作站发展的历史以及博士后队伍的不断壮大,对上海各高校的博士、博士后参加本次论坛表示了欢迎。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李柯主持了第一场论坛,五位博士进行了论文汇报。华东师范大学的覃琮立足田野,对布努瑶史诗《密洛陀》的生存样态进行了考察;华东理工大学的王建国从翻译视角,对中西文化中整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差异进行了探讨。之后,华东师范大学的张晓艺、曾小峰以及复旦大学的朱恬骅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论文。接着,华东师范大学的花加涛博士后主持了第二场论坛,来自上海社科院的李宏利、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柯、邓根飞,华东理工大学的吴碧宇以及上海理工大学的熊承霞五位博士围绕都市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这一主题发表了深刻汇报,尤其是熊承霞博士,从设计学的角度对文化该如何重建这一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思路,得到了高度评价。另外,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社会学研究生高艺多针对邓根飞博士的论文《农乡村建设思想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与些许建议,受到作者的肯定。上午的论坛在精彩的交流后告一段落。下午,围绕地域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族群文化与社会融合、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文化遗产与社会资源开发等相关议题又进行了四场精彩汇报。来自复旦大学的袁琛介绍了印度东北部的查屋舞,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慧以上海老饭店本帮菜为个案探讨了饮食文化传承与地域文化认同,中南民族大学的马振以《牡丹亭》为例对昆曲旅游演艺产品进行了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的方云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画于城市文化空间的运用,在互动中大家对农民画的定义进行了讨论。

最后,我校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教授出席了闭幕式,并对会议进行了总结。田兆元教授在会上指出,首届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博士后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对推进上海市社会学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来自上海多所高校的青年学者就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碰撞了思想的火花,彰显了青年学者的学术关怀和理性思考,也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青年学者的时代担当。他也希望上海市更多的高校参与到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博士后论坛的承办工作中,为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青年学者提供舞台,构建青年学者的学术话语,推进学术传播,促进青年学者的成长,为全国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