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社会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研讨会在中山北路校区地理馆301室顺利召开。校研究生院分管副院长徐斌艳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学院隋玉杰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政策学院张震副教授、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的黄涛教授受邀作为嘉宾参会,我院社会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改项目教师团队、学生代表共20余人出席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教授主持,院长吴瑞君教授致欢迎辞。研究生院副院长徐斌艳教授介绍了我校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思路,以及2014年学校成立研究生课程建设发展专项以来教改实施的总体情况,她希望通过教改项目的探索,能够逐步解决目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滞后于专业本身发展的问题。

在简短的开幕仪式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教授和院长吴瑞君教授分别介绍了《大社会学概论》和《大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建设的思路目标和近半年来的实施情况。由文军教授领衔的《大社会学概论》以“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为主线,从社会与文化角度切入;以吴瑞君教授领衔的《大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程在教学中强调基础性和规范性,最终的建设目标是形成通识课必修+深度方法类课程选修(多门可选)的体系。与会的教学团队教师分享了两门课程的教学心得,未到会的教师也通过书面形式谈了各自的看法。大家普遍认为,作为一级学科的大团队合作教学课程,需要一个更整合的体系,既要展现不同学科的特点,又能有一个连贯的线索。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项目。参会的学生代表亦表达了类似看法,他们希望授课内容更连贯和统一,以问题或个案切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


兄弟院校的专家在听取了我院“社会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学改革”实施情况介绍及教师学生的反馈后,高度肯定了教改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本项目的探索将为全国其他高校社会学一级课程改革提供经验。同时专家们结合各自所在学校教改的实际,就如何完善教改方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隋玉杰副教授认为,学生的视野不应该是狭窄的,不同专业方向师资整合、探索,有意义。她建议《大社会学概论》定位于核心前沿,《大社会学研究方法》定位于问题为本;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她建议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PBL教学,划分小组,每组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所组成;并且可以将教学与科研项目结合,教师跨学科组队研究,真正实现学科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黄涛教授以建议以问题出发,进行多学科的解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认为就授课内容来讲,面对不同背景的学生,如何把握“度”至关重要。他建议在讲具体内容之前,可以讲述二级学科的逻辑关系,学生目前对理论和方法课还没形成很好的认同,甚至存在专业偏见,认同需要培育。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张震教授认为课程之间的衔接需要下功夫,教师要传达给学生一个概念,而不一定是技巧。

研讨会气氛热烈,互动交流深入。大家一致认为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下,打通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之间的边界,有利于社会学一级学科的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培养富有竞争力的“通才”和“专才”型研究生。院长吴瑞君教授在总结发言时指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将着力于课程细节规划和内容衔接,概论课程从“拼盘”模式转向“城市与文化”核心主题的贯穿;方法课程将构建为“套餐”模式。同时学院将以教学改革为契机,通过重点课程建设,形成更完善的研究生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