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法商南楼506室举办了宗教研究名家系列讲座之三,此次的主题是“寻找·苏慧廉”,由浙江大学文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沈迦先生主讲,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黄剑波教授主持,并有来自历史学系、哲学系和人类学所等众多师生前来参加。
讲座开始,沈迦先生和我们讲了与苏慧廉的渊源。1991年沈先生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至温州做了一名当地记者。2000年之际,他接到回顾温州当地历史的报道任务,在寻找史料的过程中,借阅了两本英文回忆录,唤起了童年时的记忆。原来小的时候,祖母常常带他去礼拜的教堂,就是苏慧廉在温州时所建造的。同时,2000年之后恰逢国内经济改革,沈先生顺势从报社辞职后创业经商,之后他移民至加拿大,并定居温哥华。在温哥华的生活轻松悠闲,他在空闲之外,回忆起与苏慧廉相关的故事,便自2007年起开始整理相关资料。

沈先生说,当他开始这一工作时才发现,苏慧廉在温州当地的历史记载中只是一张“模糊的面孔”,不仅相关记载十分少,即使由他创建的教堂或是医院等的档案中都没用他清晰的正面照。由此,沈先生开始在了跨越欧亚北美三大洲各大图书馆和档案馆,查找史料的过程。他的足迹遍布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英国国家档案馆、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上海徐家汇图书馆等等。沈先生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来寻找尽可能多的档案,这些档案中有是不少鲜为人知的。

搜集了大量档案后,沈先生开始寻访与苏慧廉相关的在世者,努力“让档案说话”。他先从温州当地开始,去了永嘉碧莲教堂,次教堂是苏慧廉在温州时所建的,虽然现在已经消失,但是教堂当时工作者的后人中仍有不少关于苏慧廉的传说。此外,他还去了1951年时,离开温州教区的最后一位英国传教士的家中。沈先生找到了这位传教士的儿子,还见到了他手书的日记,与苏慧廉写给他的信件。此外,他还拜访了苏慧廉在温州时温州话老师、温州教会老教友等等许多相关人士,努力让档案中的记载变成鲜活的故事。在“寻找苏慧廉”的过程中,沈先生发现苏慧廉之女,英国作家谢福云不仅在中国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还在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故事。由此,他猜测谢福云所书内容应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后经他多方求证,证实了他曾猜测的“Kung家族”乃晚清著名政治家翁同龢家族。之后,沈先生曾多次与翁氏后人翁万戈先生请教访问,不仅拼接上了苏慧廉和其女之后的生命版图的一块,还收获了更多史料故事,因而将这些故事放入了他另一本书,《一条开往中国的船》中。
讲座最后,黄老师点评道,虽然沈迦先生的描述看似轻描淡写,但他一定付出了很多超出常人的努力。希望学生们能够向他学习带着热情和志趣投入研究,而不是作为一个任务对待,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