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香港大学田晓丽:新媒体与社会互动

作者: 发布日期: 2016-06-15

2016年6月13日下午18:00,来自香港大学的田晓丽博士在闵行校区第四教学楼303室为社会工作系师生进行了一场题为“新媒体与社会互动:社交媒体上的个人信息如何影响线下的人际交往”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社会发展学院承办并进行前期宣传,由社会工作系系副主任安秋玲副教授主持。我院韩晓燕教授、薛红老师、姚泽麟老师、郭娟老师等、以及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历史系等院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田晓丽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士,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她的研究兴趣包括:互联网与社会互动研究,符号互动论, 微观社会学,知识社会学,认知社会学以及社会语言学。她致力于研究既定思维模式与行为规范影响人们应对环境变化的方式,以及对新信息的处理方式。她在美国社会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上合作发表了一篇有关email等网络互动的研究,获得多个重要奖项。她发表在《近代中国》(Modern China)上的文章,则探讨为什么在官方权威渠道出来辟谣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深信某些谣言。她的其他研究成果还发表在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等期刊上。

随着社会媒体的广泛使用,人们在网上留下越来越多的关于他们自己的信息。 这些信息是可记录,可被搜寻,并且向很多人公开的。很多人在与他人进行面对面互动之前, 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查询他人的网上信息。本次讲座,田晓丽博士试图解释这样一个现象:这些社会媒体上的个人信息如何影响线下的人际交往? 问题深深吸引了在场同学的兴趣。

本次讲座田晓丽老师从符号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深度分析了网上互动与传统的面对面互动的区别, 并进一步探讨了网络互动独有的组织结构如何造成人们交流互动中的种种误解。在讲座中,田晓丽博士通过符号互动理论,阐述了现代性和人际互动的关系,以及人际互动中信息的重要性。

田晓丽老师认为语用信息(Pragmatic Information)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们了解符号对符号使用者的意义。她还探讨了网上互动的是如何传递语用信息的,经研究发现有三种重要的符号策略:强调、指示、特征化。她讨论了具现化信息和非具现化信息,并提出N-adic的学术概念。

整个过程中,田晓丽老师讲得生动而有趣,用中英文的PPT展示很多图文资料,也为同学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田晓丽老师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许多对话和互动。社会工作系、社会学系、历史系等师生都就田晓丽老师所说的主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惑和好奇。田晓丽老师通过探讨的方式回应了大家的问题。

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本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场师生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