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全球化、场域重叠、惯习冲突:跨国有组织犯罪中的中国—西欧警务合作

作者: 发布日期: 2016-06-24

2016622日上午,来自加拿大萨斯凯彻温大学社会学系的程泓铭教授在闵行校区第四教学楼212室举行了有关“跨国有组织犯罪中的中国—西欧警务合作”的讲座。该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军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来自社会发展学院、法学院等院系的众多学生前去聆听。

程教授从自己与社会学的渊源讲起,为我们简单介绍了法国社会学名家布迪厄的著名理论,并引出了讲座中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概念,即布迪厄的“场域”和“惯习”概念。社会学是对抗社会压迫和不公正的武器,同时也是程教授用于研究跨国有组织犯罪中中国—西欧合作的重要理论基础。程教授还提到了自己在西欧做研究时的亲身经历,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

程教授用三个互相联系转动的齿轮来比喻各国在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中的关系。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有组织犯罪需要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场域”产生交织,然而“惯习”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合作的不顺利。这时就需要“润滑油”来改善齿轮的转动情况,程教授认为,这个“润滑油”就是各国的对话沟通。

接着,程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比较犯罪学”和“全球犯罪学”。比较犯罪学主张将西方的犯罪学理论移植到发展中国家,程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单向的输出,容易使犯罪学“水土不服”,给输入国家造成不利影响。而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全球犯罪学则主张在更加平等的层面上开放对话,即创造一种双向的交流沟通,让各国在打击犯罪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合作。

最后,程教授总结了在跨国有组织犯罪中的中国—西欧警务合作中的主要障碍:对犯罪的定义不同,执法机构的不同,双方警力缺少互相理解和信任,以及互相冲突的执法模式。通过总结对西欧国家警务的访谈,程教授认为虽然目前中国—西欧的警务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未来还需要继续加强沟通,在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打击过程中深入合作。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文军教授就讲座中的内容与程教授进行了对话,讨论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异,引发了在座同学的深思。程泓铭教授逻辑清楚、观点鲜明的精彩讲座内容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