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至20日,我校田兆元教授率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人类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在湖北荆州市长江大学举行的“追本溯源——凤舟竞渡与端午文化传统”学术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是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之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领衔主办并提供资金支持,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长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长江大学非遗中心和文学院承办本次会议。

田兆元教授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推进者全程指导和参与了会议的策划工作,并亲赴“中华凤舟文化之村”——湖北洪湖乘风村进行了考察和前期准备。开幕式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程建军在致辞中讲道,荆楚地区是中国端午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端午竞渡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有责任和专家学者、凤舟文化传承者一起来探讨这一份宝贵资源,使其发扬光大。此外,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张卫平、荆州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宗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九洲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贺玮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在主题发言环节,田兆元教授从民俗的谱系观念与端午文化的本源角度来探讨凤舟竞渡问题。田兆元教授于2015年端午节期间,曾在《光明日报》发表《鸟舟竞渡》一文,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后来在湖北黄石举办的“中国端午节俗与屈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田兆元教授又提出凤舟竞渡的话题,他列出历史文献证明凤舟竞渡的古老的历史,展出了荆楚等地区民间凤舟竞渡、龙凤舟竞渡的华丽场面,并提出“凤舟竞渡先于龙舟竞渡,凤舟竞渡是端午文化本源”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热议。田兆元教授认为,凤舟竞渡有着比龙舟竞渡更加悠久的历史,没有鸟舟(凤舟),就没有龙舟,龙凤呈祥才是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在分组讨论中,民俗学博士生游红霞探讨了“凤舟的民俗叙事与文化建构”的论题;民俗学博士生刘慧以华东师范大学的“端午游园会”为例,讲述了当代端午节的校园传承路径;人类学博士生王蕾从“玄鸟信仰到雀舫意象审美转变”的角度,论述了凤舟文化的传承保护及其研究取向的问题。

本次会议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次关于凤舟竞渡文化的学术研讨会,具有开拓创新的伟大意义,议题主要涉及“龙舟凤舟竞渡研究”、“洪湖凤舟竞渡文化研究”、“荆楚地区端午文化研究”、“端午文化与长江文化带发展研究”、“‘一带一路’端午文化与国家文化战略研究”等多个方面,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加州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西南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赴洪湖乘风村观摩了“请凤舟”、给凤舟开光和龙凤舟竞渡的仪式。
“咚,咚,咚……”,伴随着鼓手们震天撼地的击鼓声,桨手们奋力划动手中的船桨,劲橹翻飞,碧浪腾空,两只龙凤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地疾驰前行。凤舟竞渡仪式是中国竞渡文化和端午文化的“活化石”,是《荆楚岁时记》中所记载的“飞凫舟”的活态传承。放眼全国,在四川省、广东省、福建省和浙江省等诸多省市,也有着凤舟竞渡文化,更加完整地呈现端午文化的博大谱系,共同奏响民俗文化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