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是2016年“希望旅程”服务学习夏令营正式开课的第二天。95名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和40多名上海华师大、交大的大学生早早到校,为来自吴泾镇5所小学及来自江苏响水、湖南永州等地370余名小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
秉持着CAR(C:有能力,A:有盼望,有抗逆)的核心理念,每一位港理工的大学生都带来了他们精心设计、别开生面的体验式课程,包括个人成长、生活英语、趣味科学和健康教育。而上海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也同样拿出了百分百的责任心和热情,为夏令营活动的顺利展开保驾护航,起着不可忽视的支持作用。教学核心活动主要以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的方式展开,无论是知识内容、游戏活动,还是群体学习的上课形式,都让小学生们感到兴趣盎然,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

在第二天的服务学习中,依然充斥着新的挑战,大多数港理工的大学生们都必须暂时告别他们刚刚熟悉的本班小学生们,作为主讲老师或助教交换到他们的搭档班级中去。面对着新的小学生们,他们放下内心的忐忑,依然热情洋溢地向小学生们介绍自己,有的展示了自己的“四指神功”、有的跟孩子们撒娇卖萌,并通过热身游戏,融入到小学生集体当中, 成为孩子们可亲可爱的大哥哥大姐姐。
小学生们通常会被分成几个小组,香港理工的大学生们也以小组的形式为小学生们服务。当一名香港理工的大学生作为主讲人在整个班级范围内授课时,他的同伴们就会作为助教分散到各个小组中帮助主讲人顺利开展活动,切实地给孩子们提供帮助,如此循环。他们相互合作,不但营造了轻松、有趣、丰富的课堂,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合作、友爱、倾听、尊重……在这里,没有坚实的文化壁垒,只有关爱和责任的无线电波,大学生们亲和的笑脸感染着孩子们,孩子们的脸上便也洋溢起朝气、纯真、幸福的笑容,一股股暖流在整个教室中涌动。“他们的课以前都没上过,很有趣”、“我很喜欢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他们给我很多鼓励”、“我最想对他们说的是希望他们喜欢上海”……这些都是他们想对大学生们说的话,代表了孩子们对香港大学生的欢迎、认同和感谢。

除了港理工学生们精心准备的课堂,上海大学生们也为这次夏令营付出了很多。上海大学生的主要工作包括班级管理和评估港理工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每天夏令营结束,他们都会交流今天的经历,以便第二天更好地服务与理工学生沟通。一位评估员表示,她非常欣赏一位港理工大学生对孩子们的循循善诱的方式,当小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的时候,她会一步一步引导鼓励,在方法方式上不断试错,最后成功地让孩子勇敢地在全班面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位评估员发现,对学生的鼓励非常重要,这种鼓励可以是语言上的,也可以是身体上的,一次俯身、一次拍肩、一次大大的鼓掌,都能在学生间建立信赖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评估员们一致发现港理工的大学生教学方式多样、准备充分、亲和耐心的优点,这些观察结果也促使着上海大学生们的反思和学习,也促使着他们在细节上给港理工学生提出更宝贵的意见,优化他们的教学效果和班级管理。

此次夏令营将香港大学生、上海大学生和小学生相连,三方皆受益匪浅,相信未来的三天,我们也将愉快而充实地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