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2016“希望旅程”服务学习夏令营活动来自于2016年教育部资助的香港和内地高校学生交流计划(万人计划),为有效促进沪港交流合作,推动儿童青少年身-心-灵-社全人健康和发展,促进资源整合,两所高校联合举办此次夏令营活动。此次夏令营的目标在于进一步推动来沪儿童青少年的社会融入,探索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全人发展,践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和成长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体验式平台。同时,本次夏令营更加强调大学和小学之间,以及上海和其他省份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以此形成教育合力,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

2016年7月6日,“希望旅程”服务学习夏令营已经进入了第三天,早上8点钟,家长依旧早早就把孩子们准时送到学校门口,香港理工大学师生和上海华师大、交大志愿者团队也按时到达紫竹小学,紧张有序地开启第三天的服务学习之旅。
课上,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对小朋友们都非常的细心且有耐心,他们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理念,因此深得小朋友们的喜爱。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的积极,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他们都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现场气氛十分的活跃。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得内地的小学生有机会体验到香港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其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小学生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在老师的呵护和引导下慢慢地建立了起来。例如,今天有一个班的小朋友告诉志愿者说,他平时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每次回答问题时都会很紧张,回答不出问题学校的老师都会批评他。但是,在夏令营的课上,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一直都在给予他鼓励和支持,如果回答不出来问题,哥哥姐姐们都会耐心地引导他。孩子的内心是单纯且脆弱的,在他们这个年纪,教育方式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同时,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也有了深入地了解香港大学生和内地小学生的机会。志愿者们配合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志愿者们会对他们的教学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以便他们的教学能够在课上更好地呈现。在这样的互动中,志愿者们对香港的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香港学生对内地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次夏令营中,江苏盐城响水红十字博爱小学和永州职院附属学校的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也非常的积极,他们的参与表明了,上海丰富的教育资源正逐步向周边省份辐射,这是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理念的深入贯彻,相信在这样的趋势下,上海的教育资源将会惠及更多的青少年儿童。
4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石丹理和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会面,就希望旅程服务学习项目的进一步合作展开会谈。吴泾镇教委主任陈峰、香港理工大学内地事务处总监罗璇、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吴瑞君、紫竹小学校长张计蕾、“希望旅程”服务学习项目主要执行人社会发展学院韩晓燕教授等参会,就进一步加强以专业促进社会发展、推动沪港交流、加强校区和地区合作交流了意见,表示要共同发力,实现沪港深度合作,共促校区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