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传统节日进校园:民俗学研究所中秋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作者: 发布日期: 2016-09-19

2016914—1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海上风民俗学社、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团委、三林老街民俗协会联合承办的“传统节日进校园——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中秋系列活动”顺利举行。此次活动以传统节日的校园传承为主题,以学习与体验传统节日文化为宗旨,吸引了来自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工作等多个专业近25名师生的参与,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914日晚8时,“爱在华师大,中秋大联欢”中秋文艺晚会在法商南楼508 举行。活动伊始,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王晓葵教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儿时的中秋记忆。他指出:“节日和假日的区别就在于,在节日中我们要去践行传统节日习俗,中秋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弘扬”。随后,大家分食月饼,共话中秋。

王晓葵教授与同学们共话中秋

接着民俗学研究所2016级硕士研究生王文慧同学和高子茜同学分别为大家献上琵琶曲《送我一支玫瑰花》以及古典舞《礼仪之邦》,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王文慧同学表演琵琶曲《送我一支玫瑰花》

 高子茜同学表演古典舞《礼仪之邦》

活动最后,大家一起朗诵席慕蓉的《乡愁》,并在明信片上写下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将这份思心寄与明月,与远方的亲友共享此刻。至此“爱在华师大,中秋大联欢”中秋文艺晚会圆满落幕。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虽然无法和家人团聚,但这次活动使他们真正了解到中秋节团圆幸福的含义,体会到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快乐。

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9月15日下午,受三林老街民俗协会邀请,海上风民俗学社一行12人来到浦东三林塘老街体验当地民风民俗,并随后参加了上海三林塘中秋民俗文化研讨会

雨中的三林老街别有韵味,更彰显着古镇的含蓄与神秘。大家参观了三林老街,体验着当地特有的民俗,感受着老街淳朴的民风。三林镇乡土文化达人曹琪能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参观了城隍庙和西昌寺,为我们讲述了寺庙的历史与变迁以及当地有趣的民俗故事。

 

曹琪能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当地传说

15时许,上海三林塘中秋民俗文化研讨会在三林镇西城隍庙内隆重举行。曹琪能、王宝雅等三林塘老街民俗协会成员热情洋溢地为我们讲述了当地各种民俗活动。曹老师介绍道:“每年中秋,在三林镇都会举行祭月、拜月仪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活态’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秋传统民俗,并传承下去。”同时,他还指出,近年来三林镇共申请了11项浦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成果的取得来自于老街居民对乡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后,民俗学社成员以及前来参与活动的访问学者们也纷纷就中秋民俗以及乡土文化的传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民俗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刘进老师说:“民俗是生活的艺术,我们要通过民俗活动赋予生活意义,要在中秋传统习俗的体验中去感受节日的魅力。”18时,研讨会在各位民俗爱好者们愉快地交流中圆满结束。

访问学者刘进老师发言

 三林老街民俗协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长期保持着密切地交流与合作。每年有大批学生前往三林古镇,参加中秋祭月、端午赛龙舟等传统民俗活动。同学们以实际行动,体验、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合影留念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习俗。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着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祈盼丰收、幸福之情,是一项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此次系列活动不仅加强了中秋传统节日文化的校园传承,丰富了校园节日文化,有助于引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体验传统节日民俗。同时通过实地走访、研讨等方式,加强了高校与社区的联动,为当下中秋传统民俗在社区间的“活态”传承作出新的思考与实践。民俗是生活的华彩乐章,传统节日的校园传承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