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校庆学术报告会暨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实务研讨会于9月21日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法商北楼525顺利召开。 参加此次会议的有院系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以及其他同学们。

早上9点整,在主持人韩晓燕教授的致辞后,会议正式开始。首先发言的是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专家夏岩教授,其报告主题为《美国亚裔移民儿童的阶层上移及影响因素》,该研究提出家庭在学校的参与度对青少年向下同化有显著负面影响,即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越少,越不利于孩子在日后的向上移动。该发现引发与会者对中国阶层流动与固化的思考和讨论。
随后,李希希博士用英文向大家展示了《青少年“正面成长”项目在中国的跟踪研究》,该项目对青少年正面成长的八个构念进行课程教学,并在每个学期后进行定期效果评估。评估结果显示项目效果良好,接受课程训练的同学比没有接受训练的同学在大多数成长指标上有显著提升。吴同博士带来的研究报告是对社工介入信访矛盾化解的探究,吴博士介绍了政府购买信访服务项目的概况,并对社工在期间的价值体现以及专业定位作出反思。
何姗姗博士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对慢性病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工作干预对策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干预路径,引发同学们的思考。随后柴定红博士带来了其正在研究的课题《资源依赖视角下社区自治中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机构与政府互惠逻辑研究》,提出社会工作机构在不同研究视角下的双重属性,并提出自己的研究困惑,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了探讨。最后,王海萍博士带来自己有趣的研究课题《我单身,我选择——都市大龄单身女高知的生活经历研究》,从自身交往圈的经验出发,将兴趣与理论相结合,对都市大龄单身女性的生活作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展示。
研讨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与会者们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而忘记了午饭时间。相信本次学术报告会既让老师们在学术层面进行了碰撞与激发,也让同学们了解了如何将兴趣与科研、理论与实务进行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