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服务学习国际会议”于2016年12月1至2日在香港理工大学召开。来自国际咨询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的17名成员以及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新加坡、菲律宾等10余个国家的近200位学者,齐聚在香港理工大学蒋震剧场,围绕“服务学习”呈现了40多个高水平学术报告。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促进“服务学习”理论、模型、教育的发展,为对此感兴趣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和机会,互相学习彼此在“服务学习”领域中最新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经验。
“希望旅程”服务学习夏令营是由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石丹理教授及其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韩晓燕教授及其团队共同开发和执行,得到了上海闵行区吴泾镇教委、紫竹小学、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应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石丹理教授之邀,华东师范大学“服务学习”项目组负责人韩晓燕教授及社会工作系学生曾欣、王桐雨、王海响、苏丁丁,吴泾镇教委办陈峰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张计蕾校长,上海闵行区吴泾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肖庆和行政主管姜灏于11月30日赶赴香港参与此次会议。

12月1日上午,会议顺利开幕。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教授做“服务学习”主题报告,强调服务学习作为大学研究、教育与社会责任三者的有机整合,是全人教育的践行,是大学与社区需求的链接,是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的实现。美国Campus Compact(1100所大学“校园联盟”)主席Dr.Andrew Seligsohn 就“服务学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相关报告。

12月1日下午,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实践者围绕“服务学习”的主题展开学术成果分享讨论。其中,香港理工大学的Cecilia Ma和Dr.Shek等研发了“服务学习”的E=MC2模式,这些研究成果对服务学习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2月1日晚,“希望旅程”服务学习项目主要执行人社会发展学院韩晓燕教授及其学生,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石丹理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执行团队教师卓丽茵、莫碧华、梁昕翘、陈婷、袁咏诗等,吴泾镇教委主任陈峰,紫竹小学校长张计蕾,上海闵行区吴泾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肖庆和行政主管姜灏等人就2017年“希望旅程”服务学习项目进一步的合作展开会谈。香港理工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希望旅程”服务学习夏令营活动已进入第五个年头,该活动来自于教育部资助的香港和内地高校学生交流计划(万人计划),为有效促进沪港交流合作,推动儿童青少年身-心-灵-社全人健康和发展,促进资源整合。此次会谈就进一步加强以专业促进社会发展、推动沪港交流、加强校区和地区合作交流了意见,表示要共同发力,实现沪港深度合作,共促校区发展。

12月2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做“服务学习与大学教育”主题报告,沈校长用自己的一个个小故事,展现服务学习在大学教育中的角色和重要影响,“服务中体验,体验中反思,反思中学习”。整场演讲生动有趣,充满哲理,带给我们看待“服务学习”这一理念的新视角。

12月2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学“希望旅程”服务学习夏令营执行团队成员卓丽茵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该项目在上海的执行成果,以及“服务学习”给大学生带来的成长和改变。此项目赢得了众多“服务学习”学者和实践者的肯定。

2011年底,韩晓燕教授曾携团队到香港理工大学参加了首届服务学习国际会议。为践行“服务中体验,体验中反思,反思中学习”的理念,陪伴并协助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2015年韩晓燕教授发起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服务学习研究中心”。本学期韩晓燕教授开设为期九周的“服务学习”新生研讨课程,对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起到很大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通过此次国际会议交流,“服务学习”团队接下来会把此次会议学习成果推广应用到华东师范大学“服务学习”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