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整合各专业学科力量 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年中有画画中年”展览配套专业课程有序展开

作者: 发布日期: 2016-12-23

  “年中有画画中年——文墨堂藏年画精品展”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二楼展厅正式开展以来,受到了校内外的关注以及全校师生的欢迎和喜爱。与“博物馆驻校服务”活动相配合,为中小学博雅教育、大学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服务以及社区艺术教育服务的“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针对幼儿园以及中小学的博雅教育已在前十天告一段落,而结合博物馆展示进行的大学专业学科教育课程正在展览中期有序展开。

藏家李文墨先生与刘斐副教授组织设计学院的同学与非遗传承人交流

  12月14日上午,中文系基地班“中国文化专题”必修课在展厅进行。魏泉副教授结合名为“七星高照”的“戏出年画”单元,以“年画中的明清小说”为切入口,带领同学们一起探讨了民间戏曲在通俗文学传播中的作用,以及民间艺术对于世道教化的影响。同学们观察细致、提问踊跃,策展人李明洁教授现场予以了积极机智的回应。师生们都感到在博物馆上课,对历史的感受更为直观,更容易激发思想的火花,是非常成功的教学实践。

魏泉副教授引导中文系基地班的同学思考戏出年画

  当日下午,孟宪承书院携手商务印书馆涵芬楼,特邀策展人李明洁教授为孟宪承书院的“孟院讲堂”开讲《年中有画画中年——中国传统年画概说》。李明洁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年画的主要类别、印制方式和重要产地,并从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阐释了年画艺术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源流。60余名同学慕名前来,还拓印了寄寓着“年年有余”和“元宝成山”愿景的年画线版。不少同学表示,本次讲堂激起了大家对年画乃至传统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来自语言文学专业的陈思静同学说:“如今,当代大学生热衷圣诞节愚人节等外国节日,却忽视了我们自己的最珍贵的传统。李老师的讲解特别生动,民俗学所的学长学姐还指导我们拓印,我真的被年画的魅力深深吸引住了。”

李明洁教授与孟宪承书院的同学合影留念

  12月16日,展厅又一次迎来了过年般的热闹气氛。由庄瑜博士带领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范生在这里上了“语文教学中的年画元素”一课。策展团队的同学为大家导览,介绍了年画的题材和分类,并指导同学们体验线版拓印。随后庄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年画素材恰如其分地进行融合,同学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欢快。

庄瑜博士在展厅给中文系师范生上课

  除上述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大型教学活动外,华东师大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支持的“年画中的非遗传承”和“年画:传统文化熏染下的亲子教育”活动也已经顺利完成,受到青年教职工及其子女的喜爱和欢迎。

策展团队的同学在为华师大青年教师导览

  除了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之外,本次展览本身也是研究生教学的积极尝试。展览作为民俗学研究所“民俗专题与博物馆展示”硕士研究生课程的结业展,是授课教师李明洁教授带领全班八名同学作为策展团队一个学期的教学成果展示。李明洁教授希望“以展带教,以做促学”,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了文献考据、展品编目、电子存档、文物装裱、策展布展、展厅维持、教育活动设计等等公共民俗学的知识。同学们通过实战训练,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难以体会的经验。

策展团队合影

  不仅如此,展览配套教育活动的展开,使得民俗所团结了各方面各行业的力量,为研究者、藏家、传承人、文化传播和设计机构、相关博物馆等等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产生了广泛的联动效应:首先,有助于提升人文研究的新内涵,打造高端的文化传承载体;其次,构建了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开拓了学科建设的新领域;第三,丰富了人才培养新途径,拓展了大学博物馆立德树人的功能。

  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和本质价值,在于高水准多层面的教育活动。“年中有画画中年——文墨堂藏年画精品展”精心设计了六个大类二十余项活动,期待大家的持续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