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埃德蒙顿当地时间2017年3月19日下午,正在University of Alberta(阿尔伯塔大学)人类学系联合培养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博士生游红霞受国际佛光会爱民顿协会之邀,在佛光山爱民顿讲堂作了题为《观音的民俗叙事与民间信仰形态》的专题讲座。国际佛光会爱民顿协会会长李伟成(Raymond Lee)先生,佛光山爱民顿讲堂住持觉昭法师,University of Alberta(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公派留学联谊会主席周捷思博士等出席了此次讲座。

讲座现场
游红霞博士首先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观音的身世如何?第二,观音是如何得道的?第三,观音为何在僧俗两界有极为尊崇的地位?这三个问题分别可以用观音的本生故事、得道故事和灵感故事来进行解答。观音的形象可分为三种类型:佛教经典中的观音形象;以《西游记》等为代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观音形象;民俗形象。从民间对观音形象的认识可以折射出观音的民间信仰形态,这也是游红霞博士讲座的重点。
接下来,游红霞博士讲道,中国化、民俗化的观音信仰在佛教基本教义的基础上,广泛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并吸纳了中国民间崇拜的元素。在中国,人们为观音建构了一套独立的“身世”体系,那就是妙善公主的传说。《香山大悲菩萨传》完整地叙述了妙善公主在父城出生、白雀寺出家、香山寺成道的全过程,记载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经典的观音事迹,是中国式观音信仰的民俗叙事。在河南宝丰、四川遂宁、陕西铜川等地,都形成了完整的、落地式的妙善公主叙事体系。在传说与信仰的基础上,形成了汉化观音的若干“朝圣中心”,很多地方已然建构起“观音道场”、“观音祖庭”的文化标签。

讲座现场
浙江舟山普陀山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观音道场是多方合力推动的结果,民俗叙事是重要的一支力量。比如,“不肯去观音”的传说,历朝历代的观音灵异故事,1997年南海观音像开光典礼的神奇故事等等,都为其建构起观音“圣地”的信仰标签。
最后,游红霞博士总结道,在观音的民间信仰体系中,观音的神格主要体现为:救苦救难之神、智慧之神、人生导师、占卜之神、美丽女神、生育之神、海上救护之神等。正所谓“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如今,观音已然成为“半个亚洲的信仰”,观音信仰的课题势必在提倡大爱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增进相互理解、建构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伟成(Raymond Lee)会长向游红霞博士赠书

李伟成(Raymond Lee)会长、觉昭法师等与游红霞博士合影
讲座结束后,国际佛光会爱民顿协会会长李伟成(Raymond Lee)向游红霞博士赠送了星云大师的两部重要著作,佛光山爱民顿讲堂住持觉昭法师对游红霞博士的演讲表示感谢并做总结发言。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