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举办的“社会工作实务与研究论坛——老年社工专题”在法商楼525顺利举行。本次论坛基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第一福利院市级示范基地的建设基础,总结研究生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方面的成果积累,交流机构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的多元视角,指导研究生老年社会工作领域中干预研究的思路和模式。作为研究生院支持的学术论坛之一,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老师,以及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上海市尽美长者服务中心、上海市宝山社工组织中心社会实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以及十余名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一起进行学术研究成果和方案的交流。

首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系主任黄晨熹教授代表学院对与会的各位高校专家和机构社工代表致以最热烈的欢迎。论坛的上半场由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研二的郭宏、黄泽炀、许秀娴同学,以及来自上海市尽美长者服务中心的社工李红、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社工郑红霞进行了研究和实务成果的分享。学生方面,郭宏同学以机构老人为例对老年人的自我整合进行了个案研究的分享,黄泽炀同学对机构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行了行动研究,许秀娴同学运用小组工作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群体进行了干预研究。社会组织方面,上海市尽美长者服务中心的社工李红结合当前我国认知症的患病情况,分享了所在机构提供的认知症家庭支持的相关服务,包括早期认知干预训练课程、志愿者的培训、家属俱乐部的主题沙龙及记忆咖啡等。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社工郑红霞介绍了在院老人孤独感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分析了影响机构老人孤独感的因素,并据此开展了生命回顾的个案辅导、组织社交提升小组、健康知识讲堂、兴趣小组、与护理员的“心连心小组”等服务。

郭宏同学在进行论文展示

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社工展示认知症实务成果
随后华东理工大学的徐荣老师、上海师范大学的刘晴暄老师、上海社会福利中心的陈奇春老师围绕着研究概念的操作化、研究理论的选择、研究方法的完善、社会工作实务与研究的关系、社会工作研究成果的应用于转化等方面,对以上三位研究生同学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指导,并与发言的社工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论坛的下半场主要是由八位社会工作研一的同学汇报了他们拟开展的老年社会工作研究方案,并请在座的专家进行指导。通过几位专家的悉心指导,发现同学在进行论文开题时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研究的问题对于研究对象而言是不是个问题,社工能不能去进行干预;其次,在干预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在这一因果关系中你可以做什么;最后,需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进行干预操作,增加干预的可行性和严谨性。

刘晴暄老师在发言
至此,“社会工作实务与研究论坛——老年社工专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场的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提出的建议和指导让与会的同学们受益匪浅,值得大家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在学校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本次论坛聚焦于研究生的社会工作实务与研究能力,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氛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