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院系新闻

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教师姚泽麟毕业致辞 | 以乐观态度面对未来

作者: 发布日期: 2017-06-27

 

 

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

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2017届的毕业典礼。

首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抬爱,使我能有这个机会,作为教师代表在本届毕业典礼上说几句话。

接到这个任务,我时不时在想我该说些什么。说来我与你们非常有缘。诸位同学是2013级入学,我的工号也是“2013”开头,不过我比你们早入校半年。你们是我进入华师大以来我经历完整4年的第一届“产品”。我还记得2014年借希希老师的课程活动,与你们一起在辰山植物园度过了愉快的一天。翻看当时的照片,许多同学的脸上还带着青涩,而如今,你们的脸上带着自信和自豪。“学霸班”的传说果然名不虚传。我为你们感到由衷的骄傲!

你们当中有人出国深造、有人国内升学、有人走入职场、有人继续考研。大家都是在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不过,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无论读书还是工作,其实都不过是一个个的临时停靠站,而且这些也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因为过不了多久,你们可能又要变更人生的车道,同时增添新的生活内容,诸如恋爱、结婚、生育、养娃之类。所以,无论目前这个“停靠站”如何,可能都是暂时的,无论是好是坏,都不用太在意。我想真正要在意的,是你有没有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来面对接下来人生历程中所可能遇到的一切,尤其是不如意的方面。

所以,作为比你们多吃几年米饭的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我有以下几点可以与你们共勉:

其一,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古语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你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与结果。这并不是阿Q精神、自欺欺人,而更接近于社会学中所讲的“情境定义”,如托马斯所言,“如果人们把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境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因为你接下来的所作所为都是以自己对外在情境的定义为基础的。比如,步入职场的同学今后可能经常碰到领导叫你去做个什么事,但这个事情常常不属于你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是你所擅长;抑或这些事情让你觉得非常“low”。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这是领导故意刁难你,或者根本就是在侮辱你的智商。但换一种态度,你也许会觉得,这些不会的东西正好使自己能边做边学,毕竟你才20出头啊!而面对太low的东西,你能不能以不同的方式、更为高效的方式完成,或者玩出不同的花样。所以,两种心态的人面对同样的境遇,最后可能达至迥然不同的结果。

其二,要保持对社会的关心,延续社会学的精神。上大学并不单是为了工作,我们许多老师都试图在教学和其他活动中培养同学们的公共精神、社会情怀和公民素养。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在这方面就更为突出与明显。这让我想到多年前的一个争论:究竟是“我怎样,中国就怎样”,还是“中国怎样,我就怎样”。如果以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个人与结构的关系是复杂的,甚至有点说不清道不明。这往往是大师级的社会学家才敢碰触的议题。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晚近的社会学大师们都在努力弥合个人与结构的二元对立。许多大师都指出,个人对结构有作用;我们在创造历史,虽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由此我想,你们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精英群体,完全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关心社会、批判社会当中的不公,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愈加美好。

其三,要不断充实自己,无论在专业方面还是在人文素养方面。我刚才讲,你们才20出头,言下之意就是你还可以学习更多知识。而你所处的时代,又恰好是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大学四年的学习尽管给了你一点专业知识,但与不断膨胀的知识总量来讲,实在少得可怜。这种现象其实我们多多少少都有切身感受。比如当你刷朋友圈的时候,你看到自己的朋友们今天又读了新的论文、看了新的书、调研了一些新情况、学习了一项新的统计方法、get到了一项新技能……你会不会感到自惭、焦虑甚至恐慌?他们在不断进步,而你自己似乎又在悔恨中结束了一天,这就是新知识通过你的社会关系网络给你施加的影响。所以,你不学习能行吗?你不充实自己,最后只能是被社会大潮迅速淘汰。学到老学到老真的不是一句宣传口号。继续加油吧,同学们!

最后,祝福大家在新的人生阶段收获更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