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为期两天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东师大分营之社会科学营活动在社会发展学院师生及带队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这次社会科学营活动以“社会和自我”为主题,通过角色体验、图画分析、案例研讨、实践考察、专业学习、参与分享等多样形式向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展示社会科学的魅力,通过活动获得探索自我和社会的关系、学习认识社会的理论和方法,并最终达到发展社会,实现社会因我更美好的目标。

图为社会科学营学员集体合照
7月11日上午九点,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安秋玲副教授致开场白,向大家介绍了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并随即带领大家开展小组建设活动以及对“自我和社会“关系的探索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不断高涨。以社会学科特色的“社”、“会”、“学”三个字将学生分组,以起组名的方式来促进组员之间的认识。然后,各小组利用组员的姓名分别以作诗、唱歌和讲故事三种方式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认识,完成小组建设。接下来通过“教育”、“制度”、“角色”为主题的静态雕塑活动中,各小组分别从教育的方式和不平等、制度的规范与漏洞和高考下的学生状态三个角度对这三个主题进行了解读,从而以活动的形式对“我眼中的社会“进行带领深入讨论。通过彼此的互动和分享对社会科学的感受,大家对社会科学的热情也逐渐被激发出来。

图为“社”字组成员的成果展
下午的专业是认识社会的工具:理论和方法。首先,我院社会学系姚泽麟老师先结合现实案例向学生们介绍了社会的形态,强调了社会学对个体认识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而从社会学的功能、冲突和互动等视角,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大家理解社会与自我的互动关系。然后由赵晔琴老师以方法的视角向学生讲述认识社会的工具,通过提供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的新闻,讨论阅读之后的感受。然后通过分析高考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社会中数据解读的重要性。通过讲述调查的各种方法,期望大家在第二天的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能更多的应用这些知识,获得更多的感受。

图为姚泽麟老师的案例引导

图为赵晔琴老师的案例教学
在充实又繁忙的第一天社会科学营活动后,7月12日上午八点半,作为小小社会学家的实践活动开始了。在老师和助教的带领之下,学生们参访了上海市的定海桥地区,学生们从定海路出发,沿着定海路通过定海桥来到了复兴岛,在复兴岛上参观了复兴公园。在短短的路途中,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对学生们带来了极大地冲击。
7月12日下午的主题是“世界因我更美好”。通过分享和讨论上午的实践活动,有些青少年表示通过这次走访,他们有了很多新认识和新发现,比如,在上海经济这么发达的地方,也有贫穷地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等等。在听完学生们对观察的感受之后,为了让青少年进一步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与自我行动能力,安老师通过方案设计的形式,引导他们思考,作为高中生的他们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方案分享环节,小组成员从“拆迁问题”、“共享单车问题”、“小商贩问题”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行动方案,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来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图为“学”字组组员讲解小商贩问题

图为“社”字组成员对拆迁问题的讲解
最后,活动在优点大轰炸的热烈氛围中结束了!通过两天的社会科学主题学习,学员们既增深了彼此的友谊,也收获了丰富的社会科学的知识;不仅树立了社会关怀的意识,也研发了发展社会的项目!期待他们将来践行发展社会的思想,通过科创活动促进社会更好发展!

图为优点大轰炸活动